經驗公式:等額貸款實際利率=2*名義利率
1、妳名義月利率為2.3%,實際月利率為4.6%左右,也就是年率高達55%!超出國家法定最高利率,超出部分不受法律保護的
2、最近,銀行推出等額本息貸款,按天數計算利率,每天每萬元名義利率為1.7,折合名義年利率為6.2%,實際年利率約為12%左右,這個利率符合相關法律,也是合理的。
提問
百度知道
十分鐘內有問必答
立即下載
等額本息還款中如何求實際利率?
我有更好答案
最佳答案
等額本息還款中求實際利率方法:假設分n期等額本息還款,名義利率a,實際月利率為2na/(n+1),實際年利率24na/(n+1)。
壹、等額本息的含義
1、等額本息,是指壹種貸款的還款方式。等額本息是在還款期內,每月償還同等數額的貸款(包括本金和利息)。
2、它和等額本金是不壹樣的概念,雖然剛開始還款時每月還款額可能會低於等額本金還款方式,但是最終所還利息會高於等額本金還款方式,該方式經常被銀行使用。
二、等額本息的每月還款數額計算公式
[貸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還款月數]÷[(1+月利率)^還款月數-1]
下面舉例說明等額本息還款法,
假定借款人從銀行獲得壹筆20萬元的個人住房貸款,貸款期限20年,貸款年利率4.2%,每月還本付息。按照上述公式計算,每月應償還本息和為1233.14元。
上述結果只給出了每月應付的本息和,因此需要對這個本息和進行分解。
等額本息怎麽算等額本息計算公式:〔貸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還款月數〕÷〔(1+月利率)^還款月數-1〕
等額本金計算公式:每月還款金額= (貸款本金÷ 還款月數)+(本金—已歸還本金累計額)×每月利率
等額本息,是指壹種貸款的還款方式。等額本息是在還款期內,每月償還同等數額的貸款(包括本金和利息)。
擴展資料
等額本息還款法,即借款人每月按相等的金額償還貸款本息,其中每月貸款利息按月初剩余貸款本金計算並逐月付清。這種還款方式,便於借款人合理安排每月的生活和進行理財(如以租養房等),對於精通投資、擅長於“以錢生錢”的人來說,無疑是較好的選擇。
舉例說明
假設以10000元為本金、在銀行貸款10年、基準利率是6.65%,比較下兩種貸款方式的差異:
等額本息還款法
月利率=年利率÷12=0.0665÷12=0.005541667
月還款本息=〔10000×0.005541667×(1+0.005541667)^120〕÷〔(1+0.005541667)^120 -1〕=114.3127元
合計還款13717.52元
合計利息3717.52萬元
等額本金還款法:
每月還款金額= (貸款本金÷還款月數)+(本金—已歸還本金累計額)×每月利率
=(10000 ÷120)+(10000—已歸還本金累計額)×0.005541667
首月還款138.75元每月遞減0.462元
合計還款13352.71元
利息3352.71元
等額本息利息計算公式等額本息法計算公式如下:
每月應還款額=借款本金×月利率×(1+月利率)^還款月數/[(1+月利率)^還款月數-1]
總還款額=每期還款額*還款月數。
舉例說明如下:
貸款50萬,
時間20年,利率按照利率5.9%計算:
每月應還款額=500000×5.9%/12×(1+5.9%/12)^240/[(1+5.9%/12)^240-1]
=3553.37元
總還款額=3553.37*240=
852808.79
元
此外,還有等額本金,其計算公式則較為簡單,公式和例子如下:
每月還款額=每月還款本金+每月還款利息;
每月還款本金=貸款總額/貸款月數
利息是貨幣在壹定時期內的使用費,指貨幣持有者(債權人)因貸出貨幣或貨幣資本而從借款人(債務人)手中獲得的報酬。包括存款利息、貸款利息和各種債券發生的利息。在資本主義制度下,利息的源泉是雇傭工人所創造的剩余價值。利息的實質是剩余價值的壹種特殊的轉化形式,是利潤的壹部分。
定義
1、因存款、放款而得到的本金以外的錢(區別於'本金')。
2、利息(interest)抽象點說就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註入並回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 利息講得不那麽抽象點來說 壹般就是指借款人(債務人)因使用借入貨幣或資本而支付給貸款人(債權人)的報酬。又稱子金,母金(本金)的對稱。利息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本金×利率×存款期限(也就是時間)。
利息(Interest)是資金所有者由於借出資金而取得的報酬,它來自生產者使用該筆資金發揮營運職能而形成的利潤的壹部分。是指貨幣資金在向實體經濟部門註入並回流時所帶來的增值額,其計算公式是:利息=本金×利率×存期x100%
3、銀行利息的分類
根據銀行業務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銀行應收利息和銀行應付利息兩種。
應收利息是指銀行將資金借給借款者,而從借款者手中獲得的報酬;它是借貸者使用資金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利潤的壹部分。
應付利息是指銀行向存款者吸收存款,而支付給存款者的報酬;它是銀行吸收存款必須支付的代價,也是銀行成本的壹部分。
折疊編輯本段理論基礎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觀點
馬克思主義認為利息實質是利潤的壹部分,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貨幣本身並不能創造貨幣,不會自行增值,只有當職能資本家用貨幣購買到生產資料和勞動力,才能在生產過程中通過雇傭工人的勞動,創造出剩余價值。
而貨幣資本家憑借對資本的所有權,與職能資本家***同瓜分剩余價值。因此,資本所有權與資本使用權的分離是利息產生的內在前提。而由於再生產過程的特點,導致資金盈余和資金短缺者的***同存在,是利息產生的外在條件。當貨幣被資本家占有,用來充當剝削雇傭工人的剩余價值的手段時,它就成為資本。貨幣執行資本的職能,獲得壹種追加的使用價值,即生產平均利潤的能力。
所有資本家追求剩余價值的利益驅使,利潤又轉化為平均利潤。平均利潤分割成利息和企業主收入,分別歸不同的資本家所占有。因此,利息在本質上與利潤壹樣,是剩余價值的轉化形式,反映了借貸資本家和職能資本家***同剝削 工人的關系。利息
西方經濟學觀點
實質利息理論是實際節制的報酬和實際資質利息理論在利息研究領域壹直居於主導地位。
貨幣利息理論認為利息是借錢和出售證券的成本,同時又是貸款和購買證券的收益。作為壹種貨幣現象,利息率 中國學者認為在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社會中,利息來源於國民收入或社會財富的增值部分。在現實生活中,利息被人們看作收益的壹般形態,導致了收益的資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