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州市6月5438+08出臺壹系列房地產扶持政策。其中規定,居民家庭購買首套房首付款比例不低於20%;購買二套房且首套房貸款未結清的居民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於30%。此前荊州市執行的房貸政策是,首套房首付比例壹般不低於30%,二套房首付比例壹般不低於50%。
政策出臺僅4天後,荊州市在官網表示,因部分條款與省政府文件不符,決定停止執行這壹房地產新政。江蘇淮安前幾天也被曝光,官方承認限購放松壹天後又被收回。近期,青島、海寧、廣州、濟南、寶雞、駐馬店等城市出現了“壹日遊”或“幾日遊”的現象。比如青島放松限購限貸的100天消費購房政策,僅僅過了3天就被撤回。廣州“取消公寓限購”有“壹日遊”的政策。
事實上,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兩個月來,全國多地樓市成交量大幅下降,地方賣地收入也明顯下降,各地紛紛出臺房地產救濟政策。僅2月份,就有60多個城市發布了不同的房地產扶持政策。
為什麽有些地方政策出臺後就被叫停了?從上述退出新政的地方來看,這些城市有的試圖降低首付比例,有的變相松綁限購,有的試圖全面放開公寓限購,大多對需求端產生了明顯影響。發布的政策大多集中在通過人才政策降低落戶門檻,為房地產企業紓困。
業內人士指出,關鍵在於政策的出臺是否會引起當地房地產市場的大波動,是否會對全國樓市形成示範效應。壹旦政策力度太大,造成其他地方跟風,很容易重新樹立房價上漲的預期。這顯然與中央“房住不炒”的基調相悖。
壹季度,中國GDP出現罕見負增長,同比下降6.8%。但在“壹季報”(17)公布的當天,中共政治局會議仍然強調“宅在家裏,不投機”的定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意味著即使面對“前所未有”的挑戰,中央政府仍顯示出不刺激房地產、“不走老路”的決心。
最近房地產金融的監管升級也印證了這壹態度。日前,中國人民銀行深圳中心支行對按揭貸款資金非法流入深圳房地產市場進行了全面調查。
銀監會首席風險官、新聞發言人肖在22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也強調,銀行必須監控資金流向,確保申請貸款時資金用於標的,堅決糾正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市場。
23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召開的上海房地產信貸工作座談會也提出,嚴禁以房地產作為風險抵押物,通過個人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等方式變相突破信貸政策要求,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
深圳和上海都是3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交易快速回暖的地方。
“不對稱降息”也反映了官方對房價反彈和房地產金融風險的警惕。4月20日公布最新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其中1年期LPR由4.05%下調至3.85%,下調20個基點;五年以上抵押貸款的LPR從4.75%降至4.65%,僅下降65,438+00個基點。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表示,在疫情下,過去過於嚴厲的房地產政策應該有所調整,特別是在“房住不炒”的原則下,對於剛需和改善型需求可能會有壹些扶持政策,但包括降低首付在內的松綁政策有刺激需求之嫌,容易引發市場波動。
地方政府因城施策,是房地產調控的應有之義。但張大偉認為,如果頻繁測試,政策出臺後又隨意收回,會幹擾市場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