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東方衛視之前,有壹個非常受歡迎的節目叫《中國式相親》,就是單身男女可以和自己的親朋好友壹起去現場,來壹場集體相親。
這種方式比火了很多年的非誠勿擾更活潑,更接地氣。
於是這種中國式的相親模式也吸引了江蘇衛視開了壹檔新節目,叫《新相親時代》,後來又叫《新相親大會》。模式類似。也可以說是壹個套路,由重量級紅娘Morphy主持。
我的壹個哥哥安安,年紀輕輕壹年就賺了50多萬。他在別人眼裏很帥,可惜壹直沒遇到對的人。他看了Morphy節目,沖動地想在父母身上試試。
我跟他說,節目終究是節目,現實生活中妳還是要努力的。
韓寒曾經說過:喜歡壹個人,在壹起是幸福的;愛壹個人就是即使不開心也想在壹起。
但是,現在很多人的感情都是以“幸福”開始,以“不幸福”結束。
說起安安,幾段感情的經歷都差不多。女生都是他通過相親認識的。剛開始雙方都還覺得很美好,但可能是因為前面的美好,相處不久,壹旦雙方遇到問題或者有了摩擦,很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分手。
這年頭很容易分手,就像兩個人在路上相遇,聊到無話可說就互道“再見”。
安安總結,這大概就是沒有感情基礎的原因吧。
我覺得還有壹個原因需要補充,那就是其實很多人對自己的感情是相當“恐慌”的。
比如,現在很多年輕人的交往圈子很小,即使通過相親看似有很多選擇,但由於沒有感情基礎,接觸的人越多,各種條件越眼花繚亂,經過之前的失敗和教訓,越容易建立起“心理防線”,所以還是有“選擇恐懼癥”。
同時,當他們遇到更多的人時,他們會開始懷疑甚至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歡什麽樣的伴侶,會對此越來越感到不安,害怕久而久之會失去愛的能力。
所以,為了不真正成為自己害怕成為的那個“我誰都不喜歡”,遇到相對“差異大”的時候,我幹脆“盡量處處都是”。
但是,畢竟態度不“端正”。不開心的時候會有“重新選擇”的想法。妳總覺得以後見到妳會更好。“不要在壹棵樹上吊死自己”演變成了“不要在壹個選項上浪費太多時間。”
這說明我們身邊很多感情並不是真的“相愛”。
02
大部分人的愛情都是現實的,但是尋找愛情的人都是害怕的。
從身邊的另壹個例子來看,我的壹個男性朋友為了更快的給父母找到合適的另壹半,不得不“趕場”,有時候壹天能遇到兩三個人。
因為壹開始沒有確認關系,說白了就是沒什麽感覺。在交談中,我們只是查了壹下對方的情況,比如房車情況,名下是否有貸款,是否獨生子女,父母有什麽工作等等。
在我面前,我的朋友正忙著微信聊天,他毫不介意地告訴我,他同時和幾個相親女生保持聯系。
第壹次聽說這個“手術”的時候,我也很驚訝,也很鄙視,但是他說:“都壹樣,我也很無奈。每個人都用“排除法”來做選擇。當妳做出選擇的時候,也許妳也是別人的壹個“選項”。還要多比較,家裏人著急。我得盡快找個相對合適的,趕緊談。”
同事裏有幾個女生也很努力,生活也很好。她們都是新時代女性的代表,有著獨立的人格和豐富的精神世界。他們各方面都很優秀,卻因為愛情而擔心父母。
畢竟現在的社會,大多數人都認為,男人大壹點沒關系,女人就不壹樣了,年齡是個寶,最好能在自己的黃金時期遇到對的人。
所以女生的壓力就更大了,周圍的人更是忙著給女生做規劃,和很多男生見面,基本都是按照幾乎相同的條件來選擇。盡管如此,女生還是很頭疼,很難找到合適的感覺。
可見相親似乎真的很難滿足女生的精神追求。
03
我和朋友討論過這樣壹個話題。這個“條件”和“感覺”哪個更重要?
大多數人的看法是:條件和感情是兩回事。條件好的,不壹定覺得合適。如果條件好,妳覺得合適,再加上壹個幾乎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人品好,即使在茫茫人海中相遇,也很難說妳能不能碰巧成為對方認為各方面都合適的那個人。
也許,和自己結婚的人,不是自己很愛的人,甚至不是自己沒有愛上的人。
但年齡不會等妳“收拾好自己,慢慢來”。
抗拒不了年齡的上升趨勢,帶著父母的殷切期望,“兵”正在向城市走來,妳的“城市”可能已經壹塌糊塗,但妳並不是總能遇到妳想嫁的人。想到這個是不是挺嚇人的?
妳真的只想找壹個相對更好的人結婚嗎?
因此,我們不得不繼續相親。似乎只有在人群中千百次回眸,才能有幸遇見妳。
相親讓愛情變得不那麽微妙和迷人。
愛情已經揭開面紗,擺上臺面。妳看看南京玄武湖邊的“相親角”就知道了,那裏那麽多單身男女的信息公然壹排排掛著。
為了吸引人的眼球,信息上列出了各種吸引眼球、吸引眼球的條件,比如學歷高、工作好、房車擁有、父母職位等等。路過的單身人士,或者父母親戚,都會像逛大觀園壹樣認真地看著。如果條件滿意,他們會拿手機記下自己的聯系方式。場面堪比企業招聘會。
再看現在的相親,從傳統的壹對壹模式,到逐漸流行的“大型團體相親會”,越來越多的婚介機構通過社交、交友、戶外拓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將這些單身男女撮合在壹起,實現了從“壹對壹”到“多對多”的轉變。
理論上,這種相親模式的選擇範圍更廣,妳也可以隨心所欲地進行橫向和縱向的比較。這應該是很有效率的,但事實是什麽呢?為什麽總有那麽多人覺得找對象真的很難?
我覺得應該有壹個重要的原因:除了愛情,我們的生活中還有很多東西,當代年輕人似乎承受的壓力更大,既有社會壓力,也有生活壓力。
比如填滿時間的工作,隔三差五的“深度”加班,勾心鬥角的人際關系,永遠趕不上物價上漲的最現實的“低收入”。
即將到來的愛情和婚姻也會給妳帶來更多的壓力和責任。
04
在有限的精力和時間裏,年輕人除了愛情還要操心很多事情。
“不要拖泥帶水,能談就談,能繼續就繼續。我們都很忙。”這成了更多年輕人戀愛心態的寫照。
這種心態不太對。如果真的想盡快遇到真愛,還是有“技巧”的。
首先,不要盲目看重對方目前的“個人條件”。至於我們自己,要適當放下自己的“身材”。
其實人的素質,天賦,性格等。都比前任給TA創造的“個人條件”或者目前的機會更重要。
我想想,大學裏的戀愛和進入社會後的戀愛是不壹樣的。最明顯的區別就是心態不同。
我們學生時代比較註重感情,雙方都比較清楚自己喜歡的另壹半是什麽樣的。女生可能更欣賞男生的才華和細心,而男生更喜歡女生的可愛和體貼。
想象壹下:在那個陽光或晚風中,彼此意氣相投的少男少女,騎著自行車,歡聲笑語地路過校園裏的每壹處風景。也許這就是愛情最初的樣子。
說到相親,妳可能會憑空列出很多條件。其實只是妳自己的想象。人家不說。人就是這樣。他們想要他們缺少的東西。
05
女生之間有個笑話。女人潛意識裏希望自己有很多老公,壹個負責賺錢,壹個負責家務,壹個負責長得帥,壹個負責人渣...
但是,由於我還沒有遇到任何具體的人,如果不可避免的要去相親,不如說服父母和親戚,讓他們知道妳很看重對方的品質、性格等。他們自然不會讓連自己都不認識的人跟妳約。雖然他們也看,但必須放“第二”。
為了找到真愛,還有壹個關鍵點妳不得不承認,急需提高。
妳不得不承認,這是壹個被我們加速了的社會。我們的情感變得豐富而感性,我們的思想變得更加開放和跳躍。
但是,我們似乎沒有太多的耐心在壹件事情上花太多的時間,包括對待愛情。
或許是因為我們的功利心和目的性變強了?所以我們會頻繁出現各種相親場合。還是因為我們不敢在愛情上投入太多,怕“愛會痛”?這就是為什麽即使兩個人正常磨合,也會恐慌,害怕自己受傷,缺乏解決問題的耐心。
這不是正確的態度。當時很多人去看電影《Ex 3》,劇中的壹些“缺失”讓人感同身受。也讓更多看了電影的人心裏明白,很多感情不壹定非要分手,很多時候失去了才可能後悔,就像至尊寶說的那樣。
所以,如果愛情真的有壹天來了,我們也要學會好好經營,因為這是兩個人的事,而不僅僅是壹個人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