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助學貸款 - 國際收支政策調整國際收支政策調整模式

國際收支政策調整國際收支政策調整模式

1.外匯緩沖政策是指壹國動用壹定數量的國際儲備,主要是黃金和外匯,作為外匯穩定基金,以抵消市場上過剩的外匯供給或需求,從而改善其國際收支狀況。它是解決國際收支壹次性或季節性、暫時性失衡的簡單而有益的政策措施。

壹個國家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往往會導致其國際儲備的增加或減少,進而影響其國內經濟和金融。因此,當壹國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或順差時,央行可以利用外匯穩定基金在外匯市場上買賣外匯,調節外匯供求,使國際收支失衡的負面影響止於國際儲備,避免匯率劇烈波動,維護國內經濟金融穩定。但是,不能用動用國際儲備和實施外匯緩沖政策來解決持續的長期國際收支逆差,因為壹個國家的儲備畢竟是有限的,長期的逆差必然會耗盡壹個國家所擁有的國際儲備而難以實現緩沖的最終政策,特別是當壹個國家的貨幣價值不穩定使得人們對該國貨幣的信心發生動搖,從而造成大規模的資本外逃時,外匯緩沖政策更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

2.財政政策

財政政策主要是通過減少或擴大財政支出和調整稅率來調節國際收支的順差或逆差。

如果國際收支出現赤字,首先可以削減政府預算,壓縮財政支出。由於支出乘數效應,國民收入將減少,國內社會總需求減少,物價下降,出口商品國際競爭力增強,進口需求減少,從而改善國際收支逆差;第二,提高稅率會減少國內投資的利潤和個人可支配收入,從而導致國內投資和消費需求減少。在稅收乘數的作用下,國民收入將增加壹倍,迫使國內價格下降,擴大商品出口,減少進口,從而縮小赤字。

可見,通過財政政策調節國際收支失衡,主要是通過調節社會總需求和國民收入水平來發揮作用的。這個過程最核心的環節就是社會企業和個人的“需求擴張”。其作用機制和反應速度在不同的制度背景下是不壹致的,這取決於其產權制約關系的狀況。

3.貨幣政策

貨幣政策主要通過調整利率來達到政策執行的目的。調整利率是指調整中央銀行的貼現率,進而影響市場利率,從而抑制或刺激需求,影響國內商品進出口,達到國際收支平衡的目的。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政府可以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即提高中央銀行的貼現率來提高市場利率,從而抑制社會總需求,迫使物價下降,增加出口,減少進口,大量資本流入國內,從而逐步消除逆差,恢復國際收支平衡。相反,如果國際收支出現順差,可以實施擴張性貨幣政策,即通過降低央行貼現率來刺激社會總需求,迫使物價上漲,出口減少,進口增加,資本流出,使順差逐步減少,恢復國際收支平衡。

然而,利率政策對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存在壹定的局限性。第壹,利率只是影響國際資本流動的因素之壹,國際資本的流動在很大程度上還受到國際投資環境中政治因素的影響。比如,如果壹個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相對穩定,地理位置受國際政治動蕩影響較小,那麽在這裏投資就比較安全,有可能成為國際熱錢的避難所。此外,國際資本的流向也與外匯市場的走勢有關。匯率市場和熱錢金融轉向投機以獲取更高的利潤。所以壹個國家的金融市場動蕩,即使利率高也很難吸引資本流入。第二,國內投資和消費對利率的升降要敏感,進口商品的需求彈性和國外的供給彈性要足夠大,這樣利率的調整才能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另壹方面,如果國內投資和消費對利率反應遲鈍,國內投資和消費不能因為利率的提高而減少,進口需求就不會減少,出口也難以好轉。國際收支逆差也難以改善;第三,加息可能在短期內吸引資本進入國內,這將暫時改善國際收支狀況。但從國內經濟來看,由於利率上升和經濟收縮,勢必削弱該國的出口競爭力,不利於從根本上改善國際收支狀況。相反,為了促進出口,搞活經濟,必須降低利率,這將導致資本外流,必然加劇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因此,利率政策對國際收支失衡的調節容易產生內外平衡的矛盾。

4.匯率政策

匯率政策是指通過調整匯率來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這裏所謂的“匯率調整”,是指壹國貨幣金融當局公開宣布的貨幣的合法升值和合法貶值,不包括金融市場的壹般匯率變動。

匯率調整政策是通過改變外匯供求關系,通過改變進出口商品價格和資本流入流出的實際收益(或成本)來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當國際收支出現逆差時,貨幣貶值,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時,貨幣升值。

與上述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相比,匯率調節政策在調節經常賬戶、資本賬戶和儲備賬戶的國際收支方面更為直接和迅速。因為匯率是衡量國家間貨幣交換和經濟貿易的尺度,貿易和資本交換對國際收支的“敏感系數”大;同時,匯率調整也會給壹個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很多副作用。比如貶值容易給壹國帶來通脹壓力,從而陷入“貶值→通脹→貶值”的惡性循環。還可能導致其他國家采取報復措施,不利於國際關系的發展等等。

因此,壹般只有在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無法調節國際收支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匯率工具。

同時,匯率調整政策對國際收支失衡的調整有時並不壹定有立竿見影的效果,因為其調整效果還取決於現實的經濟和非經濟因素:壹是匯率變動對貿易平衡的調整受到進出口商品價格彈性和時滯的影響,前面已經分析過,這裏不再贅述;第二,匯率變動對資本收支的影響不壹定有效,其影響取決於外匯市場。如果壹國匯率的下降導致人們預測匯率會繼續下跌,國內資金會出逃,資本收支會惡化,資本的投入和產出主要取決於壹國的利率政策、融資環境等。,不能隨匯率變化而變化;第三,匯率變動對國際收支的調節還受到各國對國際經濟的控制和幹預程度的影響。這些控制和幹預包括設置貿易壁壘和放松外匯管制政策。

5.直接控制政策

財政、貨幣和匯率政策的實施有兩個特點。首先,這些政策的效果只能通過市場機制來實現。第二,這些政策的實施不能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其發揮效果的過程是漫長的。因此,在某些情況下,國家還必須采取直接控制政策來幹預國際收支。

直接控制政策包括外匯控制和貿易控制:

在外匯管制方面,主要是通過直接控制外匯的買入和賣出,來控制外匯市場的供求,維持本幣匯率的穩定。例如,統壹購售匯將確保外匯的統壹使用和管理,這將影響國內商品和服務的進出口以及資本流動,調節國際收支的不平衡。

貿易管制的主要內容是獎勵和限制進入。頒獎中常用的措施有:①出口信貸;②出口信用擔保體系;③出口補貼。在準入限制方面,主要措施是提高關稅、進口配額制度和進口許可證制度。此外,還有許多非關稅壁壘。

實施直接調控措施調節國際收支失衡具有快速性和選擇性,可以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直接調節局部國際收支失衡而不涉及整體經濟。比如國際收支不平衡是出口減少造成的,我們可以直接采取各種措施鼓勵出口來調節它。然而,直接管制會導致壹系列行政弊端,如行政費用過高、官僚主義和賄賂盛行等。同時往往會引起相應國家的報復,使其效果大大減弱,甚至適得其反。因此,各國在實施直接調控以調節國際收支失衡時,壹般會更加謹慎。

6.國際借貸

國際借貸是通過國際金融市場、國際金融機構和政府的貸款來彌補國際收支的不平衡。國際收支逆差和支付危機嚴重的國家往往采用國際借款來延緩國際收支危機。但在這種情況下,借款條件普遍苛刻,勢必增加未來還本付息的負擔,惡化收支平衡。因此,利用國際借貸來調節國際收支只是權宜之計。

7.國際經濟和金融合作(國際經濟合作和國際金融合作)

如前所述,當國際收支失衡時,各國根據自身利益采取的調整政策和調控政策措施,可能會引起國家間的沖突和矛盾。因此,有關國家除了實施上述調整措施外,還試圖通過加強國際經濟金融合作,從根本上解決國際收支失衡問題。其主要形式有:

(1)國際債務結算自由化。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成立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歐洲支付聯盟(EPU)的主要任務是敦促各國放松外匯管制,使國際債權債務關系在這些組織中得以順利解決,從而實現國際收支平衡。

(2)國際貿易自由化。為了調節國際收支,必須使商品在世界上自由流動,消除任何人為障礙,使國際貿易順利進行。為此,我們要麽締結壹些國際協定,要麽促進經濟壹體化。如歐洲共同市場、拉美自由貿易聯盟、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輸出國組織)等。

(3)協調經濟關系。隨著20世紀80年代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加劇,西方主要工業國家越來越感到進行國際磋商和對話,協調彼此的經濟政策以減少摩擦,共同調節國際收支失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比如1985以來的西方七國財長年會,就是協調各國經濟政策的方式之壹。近年來,通過西方七國財長會議的協調,在糾正全球國際收支失衡方面取得了壹些積極成果。

  • 上一篇:廣西玉林身份證異地辦理點
  • 下一篇:國務院關於進壹步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幹意見的意見全文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