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們首先要了解房改的產權。二手房市場房改分為完全產權和部分產權兩種。這兩種房改形成的原因要追溯到當年的房改政策。按市場價買房,產權歸個人,可隨時上市交易;如果按成本價買房,產權歸個人,但壹般要5年才能入市,交易前要交土地出讓金;按標準價購房的,職工擁有部分產權,按照當年標準價占成本價的比例確定。
第二,看房子有沒有犯罪記錄。和二手商品房買賣壹樣,消費者也要了解房改的實時信息,對房屋所有人的情況有壹個大致的了解。與商品房不同的是,房改的土地證標明了土地的明確使用年限。只有在上市交易成為私房並繳納土地出讓金後,70年產權才會按照繳納出讓金的時間來計算,但不代表房改就成為新房。購房者可以根據房產證和戶主的相關證件到房管局交易大廳查詢房屋檔案,以確定改造後房屋的實際房齡。通過查詢,消費者可以知道這個房子是被查封了還是被抵押了。房屋被查封、抵押的,或者房屋所有權人以* * * *形式擁有多套房屋的,房屋不能過戶。
第三,不是所有的房改房都可以上市交易。比如軍隊、保衛單位、教育部直屬高校的房改房,目前是不能隨便賣的。
三、房改買賣應註意哪些問題?
在房改交易中,購房者面對的是不確定的信息。為了消除交易風險,提醒買家特別註意以下關鍵環節:
(1)了解產權的可靠性。
確認產權所有人是否與售房人是同壹人,可以到房管部門查看產權證真偽,確認原單位是否允許轉賣,了解房屋性質。壹定要確認原單位是否同意轉讓,因為大部分公房都在房改,原單位保留優先回購權,知道成本是否已經補足成本價。
(2)確認註冊面積和使用年限。
在房產證中,房產證壹般會註明建築面積、戶型、土地使用年限以及是否補齊。此外,土地出讓金也是原業主必須繳納的相關費用。
(三)明確房屋背景和周邊環境。
購房者需要了解物業管理費、水電煤氣費是否欠費,或者房子是否抵押給銀行。如有配套設施,應現場使用,確認有無損壞,觀察室內外電線是否老化,小區綠化及治安情況,小區電梯質量。
(四)確定房屋價格的合理性。
通過反復比較判斷市場上房屋的價值,購房者要多關註媒體信息、廣告、宣傳,再與自己所屬的房屋進行比較。
(5)認真辦理交易過戶手續。
辦理交易過戶手續是房屋買賣的最後壹個環節,也是最重要的壹個環節。不要先交錢再轉賬或者先轉賬再交錢。產權轉讓必須報房屋土地管理部門辦理過戶手續。對於買方來說,房屋產權在過戶手續完成後才真正屬於買方,而在此之前,賣方隨時可能違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