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剛談拍攝初衷
馮小剛表示,這部影片並非為了探討犧牲的價值和意義這種形而上的主題,在自己的心目中,這就是壹個在漫長的歲月中不被人理解的“英雄受了委屈的故事”。
提及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馮小剛表示,可能是因為每個男人的心中都有強烈的英雄主義情結,但是這並非廉價的英雄主義,而是發自內心的感動,此外,片方的大力支持也給他吃了壹顆定心丸:“我大可以回去拍喜劇,因為商人都是惟利是圖。這部戲投資1000萬美元,但是壹定是要超支的。我拍電影到今天,在收回成本上從來沒有敗過,但是這部戲卻讓我感到巨大的壓力,海外沒有出路,也沒有壹線票房號召力的大明星,原本想靠馮小剛三個字,但是張藝謀的《千裏走單騎》3000萬的票房也讓我很意外,因為我還不認為我比張藝謀更具票房號召力。所以在開拍前我曾向片方表示不拍了,但是所幸華誼兄弟的老總是個理想主義的有錢人,是他們給了我堅持拍下去的信念。還有這幫演員們,在電視劇界是叫起壹個都可以獨當壹面的,但是沒有壹個在片酬上提出過什麽問題,大家都是沖著這部片子來的,所以哪怕是敗了,我也認了。拍《集結號》我有點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意思,因為我為它感動,我只求每個人的付出能獲得認可 。”
戰爭片的不可預知性
馮小剛坦言,拍攝前自己能想到的困難遠不及實際操作後的三分之壹,“現在想起來,拍攝《夜宴》時承受的壓力簡直就是虛張聲勢。”據悉,把戰爭場面放在東北拍其實是想借東北的雪景,劇組也專門在此搭建了壹條街景來表現巷戰的場面。可是天公不作美,拍攝地寬甸今年的雪遲遲不落,雖然後來也下了雪,但是與預想中的皚皚白雪相差甚遠。無奈劇組只好準備了4噸的化肥用來制造雪景,但是即使試戲都要壹遍遍重新“撒雪”,更別說實際拍攝了。最後制片人又報出了壹個驚人的數據:至少還要準備10噸的化肥。增加了預算不說,這些化肥對人體有極大的傷害,演員撲倒在“雪地”裏的同時都吸入了大量的毒素,結果弄得全連戰士們拉肚子並且嘔吐,拍攝得十分艱苦。
此外,韓國公司準備了近三個月的模具被壹場火燒毀之後,也給全組帶來了很大的打擊。馮小剛透露,現在只能把原料運進來在寬甸加工,但是正趕上韓國物流業大罷工,只能空運,而且報關的時候是材料,出關就是模具了,還要交增值稅。這使得劇組在南方15天沒拍戲,在東北又停拍了15天,“這是我拍片子從來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壹個月的停滯會讓人崩潰。到真正可以開拍後,原計劃12天拍完壹場戰役的周期實際上在計劃時間內只完成了壹半。但是我們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因為如果不把它做到位、做得真實,那麽拍攝這部片子也就沒有什麽意義。 ”
《集結號》也有“九九八十壹劫”
《集結號》拍攝壹直都不太順利,先是在東北鬧出破壞耕地、欠薪傳聞,然後主演張涵予又在江西拍攝中落馬受傷。最意外的困難是精心打造的戰爭大場面道具被燒毀,三個月趕出來的模型付之壹炬,耽誤拍戲進程。
《集結號》起用了韓國影片《太極旗飄揚》的特技班底。但因為壹場無名大火,特技、美術班底為拍攝戰爭場面準備的道具被焚毀,其中包括百余個用作戰爭死屍的假人和壹些假的槍支彈藥,價值人民幣十萬元左右。這些道具之前壹直存放在韓國。
按照馮小剛的計劃,《集結號》在東北等待真實的大雪景,進行整部電影最重要的大場面戲份拍攝。與此同時,這些特效的模型也要發揮重要作用,關鍵時刻上道具遭遇火災,讓馮小剛格外著急 。
《集結號》的韓方執行制片人:李治允-Yi chi-yun
李治允是《太極旗飄揚》的監制,這次在《集結號》中出任韓方執行制片人,他是促成中韓雙方在這次電影中合作的關鍵人物。當初馮小剛導演看過《太極旗飄揚》之後,就希望找這部影片的特效制作團隊加盟《集結號》。2006年五月,李治允和MK公司老板在北京會見了馮小剛和華誼公司負責人,就定下了合作意向。談到吸引MK來中國拍攝這部戲的原因,李治允說:“首要原因是馮小剛導演,他是亞洲的大導演,我們都很早就知道他。再就是劇本,華誼兄弟把劇本寄給我,大家讀過都非常感動,所以我們都非常期待參與這部戲。希望能夠跟華誼兄弟和馮導演壹起合作,拍壹部很優秀的電影。”李治允是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碩士畢業,他對中國有特別的感情,中文說得也很棒。
對於拍攝的艱難,李治允和他的團隊早有準備。在他看來,所有電影類型中,最困難的就是拍戰爭片,因為會有很多不可預測的因素出現。對韓國的工作人員來說,最大的困難就是語言障礙和工作習慣的不同,好在隨著拍攝的進行,大家慢慢磨合,很順利的解決了這方面的問題。畢竟所有人都是為了同壹個目的而來,那就是拍好《集結號》這部戲。
李治允認為《集結號》對於中國電影市場有開拓性意義。他說之前國內大片多是壹些古裝片,但《集結號》是以壹種新的方式來拓展電影題材,對於中國電影產業有獨特意義,尤其是中韓雙方電影人的合作,對於整個亞洲電影都有積極影響。
《集結號》的特效爆破:鄭道安-Chung do-ahn
《太極旗飄揚》裏那些改寫韓國電影史的爆破場面正是出自鄭道安之手。他制作的場面向來以近乎殘忍的真實感和力量強勁的震撼效果著稱。這次作《集結號》,是他的團隊第壹次來中國參與電影拍攝。初到新環境對他們來說意味著很多困難,而且《集結號》的拍攝工作也十分艱苦,但是這並沒有影響他們的工作效果,他們不僅把《太極旗飄揚》裏的特效移植到了《集結號》中,同時還發現有很多新的東西可以嘗試,把以前的技術效果進行了升級和完善。因為《集結號》多數都是實景拍攝,這給他們的工作也增加了難題。不僅工作量增大很多,而且安全系數也有所降低,他們很成功地完成了這次挑戰,對最終拍攝出來的效果也很滿意。
影片中特效的兩場重頭戲,壹是攻堅戰,壹是阻擊戰。拍攻堅戰的時候,導演的意圖是力求真實,以人物身邊的爆炸為主,因此在拍攝時沒有使用煙火,而是使用了碎片。在制作特效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安全。
《集結號》的動作導演 / 武術指導:樸柱天-Park ju-chun
樸柱天是《集結號》的動作導演兼武術指導。最早他是從特效爆破部門鄭道安那裏聽說這部戲,鄭道安告訴他《集結號》的劇本很棒,他看過這個劇本之後果然深受感動,這成為他加盟《集結號》的最初動因,在他看來,《集結號》講述的是壹種男人之間才能體會的兄弟情。
《集結號》的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辛苦,這壹點樸柱天很有感觸,很多工作人員每天睡眠時間只有兩三個小時。“韓方工作人員和中方工作人員都很辛苦,因為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問題。大家同心壹氣的態度,都是因為《集結號》這部電影的魅力,吸引所有人都投入到這個戲中來,不辭勞苦的工作。
在樸柱天眼中,馮小剛是壹個心胸很寬闊的人,做事果斷認真。他與劇組其它部門的合作也都非常愉快,對他來說最高興的就是安全的把戰爭戲拍完,能表現出真實的戰爭場面,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感覺。他希望觀眾在看《集結號》的時候,覺得自己就身在那個戰場上。
為有委屈的人而拍
打造國內史無前例的戰爭場面是《集結號》的最大噱頭,實際上這只占全片的三分之壹,是主人公谷子地尋找九連47個弟兄這條情感主線的伏筆部分。
與其他戰爭大片有所不同,《集結號》將兩場戰役都集中在影片的開篇部分,在觀眾經歷了視聽震撼之後,影片所要講述的故事主線才剛剛開始,而且後半部分的“和平年代”主要依靠谷子地的情感力量來感染觀眾。《集結號》是為有委屈的人拍的壹部電影,在谷子地身上,觀眾找到了宣泄的載體,這才是影片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
“警惕老戰爭片套話”
放映過程中不時有觀眾哽咽流淚,馮小剛表示自己也曾多次為谷子地留下眼淚。看小說時自己就已經很受感動,劉恒寫成劇本後更是落下淚來。按理說以他這個年紀不該這樣,但他認為是因為這個故事喚起了很多人久違的感動,那些已經被我們隱藏得很深的脆弱。
主演張涵予也告訴記者,第壹次看樣片的時候,自己的視線完全被淚水遮蓋,片中谷子地在團長劉澤水墓碑前的壹場戲甚至讓全劇組的人都紅了眼睛。
除了戰爭戲,片中口語化的臺詞也讓人印象深刻。馮小剛表示,在拍攝時他十分警惕以往戰爭片的套話,老的戰爭片被很多人奉為經典,但是由於有宣傳的功能,所以總會說壹些套話。這次他是刻意避免這些的,因為壹個時代有壹個時代的觀眾。
銀行對風險的可控沒有經驗可循
2006年8月29日,在經過2個多月的盡職調查後,給《集結號》貸款5000萬元的報告終於通過了終審並放款。曹珂也開始了與出品人華誼兄弟的親密接觸,成為國內首位“觸電”的銀行人。稍有風吹草動就格外警覺。5000萬,對於每年有3000多億對公貸款的銀行來說,只是小意思。但曹珂覺得,這是他幹過的最累的活:相關的文件打印出來足足六七十公分厚,華誼總部和外景地跑了N多次,電話傳真往來無數 。
以控制現金流來約束風險
沒有第三方擔保,風險約束手段是控制現金流,循環報賬制。通俗地講,就是分批花錢,報完這次的賬,才給下壹筆錢。曾珂也因此了解到壹部影片背後資金的投入規律。在這部總投資1個億的影片中,華誼自有的5000萬先投入,招行的貸款後投入並進行封閉管理。2006年8月底貸款出賬時,華誼已先期投入了3500萬,主要用來購買器材、定制道具、租賃武器,以及預付部分片酬和保險金等等,而這時電影還沒有開拍。華誼余下的1500萬,被要求放在招行的專項賬戶上,雙方***管 。
而華誼兄弟作為第壹個“吃螃蟹”的電影公司,起初也感到用銀行的錢有些不自在。他們最不理解的是,明明3500萬花的是自己的錢,卻要讓銀行查賬,其中2900萬的票據還被打了回來。為此,華誼的財務總監特地飛到深圳,跟招行解釋每筆錢是怎麽花的,為什麽要花那麽多,除了提供了部分佐證外,不得不補充了幾百萬的票據 。
透過情節看到的是資金流動
2007年3月,《集結號》終於殺青 。在剪輯的同時,華誼兄弟與國內36條院線簽署了放映協議。緊張了大半年的曹珂,此時總算松了壹口氣。通常壹部大片的收入主要來自三塊,國內院線票房是火頭,其次是海外代理發行和音像制品。馮小剛最近把國內票房收入的預測提高到了2億,與影院分賬後,大概有百分之六十至七十歸華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