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助學貸款 - 江西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江西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

林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對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貫徹落實《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中發〔2003〕9號),加快我省林業發展,現作出如下決定。

壹是加快林業發展是我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1.我省林業建設取得顯著成效。改革開放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組織實施了“退耕還林”、“再造壹個山上的江西”、“跨世紀綠色工程”等林業發展戰略。特別是1998以來,國家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啟動了長江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等壹批國債項目,有力地促進了我省林業的發展,實現了森林面積和存量。商品林業基地建設穩步推進,林業產業逐步壯大,林業經濟快速增長。林業在維護生態安全、調整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擴大城鄉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林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依然艱巨。我省森林資源豐富,但低產林和針葉林面積大,森林資源質量低,整體生態功能脆弱;林業產業規模小、起點低、結構不合理,缺乏主導產業和龍頭企業,經濟實力不強;林業改革相對落後,產權不清,經營體制和管理機制難以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森林資源保護和管理有待進壹步加強,亂砍濫伐、亂墾亂占林地、亂獵野生動物、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等違法現象時有發生;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和林區人民文化生活相對落後,林業職工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總之,我省林業仍處於森林資源恢復和發展階段,林業改革和發展的任務仍然很重。

3.加快林業發展是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選擇。林業承擔著生態建設和林產品供應的雙重任務。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社會文明發展目標,必須扶持發達的林業。我省山地丘陵面積大,林業的地位和作用尤為突出。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應把林業放在重要位置;在生態建設中,應把林業放在首位;在山區綜合開發中,林業應處於基礎地位。全省上下要進壹步統壹思想,按照“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的要求,把加快林業發展作為調整農村經濟結構、解決“三農”問題、建設“三個基地、壹個後花園”的重要任務。在不斷加強生態建設的同時,利用山區獨特的生態和資源優勢,加大綜合開發力度,努力培育新的農村經濟增長點,促進全省經濟發展。

二、加快林業發展的指導思想、基本思路和目標

4.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為中心,堅持生態效益優先,全面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努力建設比較完整的森林生態系統和比較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 從而最大限度地滿足社會對林業日益增長的需求,促進全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江西在中部地區的崛起做出更大的貢獻。

5.基本思路。今後壹個時期林業發展的基本思路是堅持“壹個提高、兩個調整、三個搞活”。即堅定不移地以提高森林資源質量為重點,大力調整林分結構和林業產業結構,千方百計搞活用工制度、森林資源和經營機制。根據這壹基本思路,調整林業戰略布局,將目前正在實施的林業工程體系全部整合為三大林業重點工程,即鄱陽湖流域生態防護林體系工程、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工程、以速生豐產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工程,其中鄱陽湖流域生態防護林體系工程包括退耕還林工程、長江珠江防護林工程、 治沙工程、中德合作造林工程、綠色通道工程、平原綠化工程、小型生態公益林工程。 實施重點工程推進戰略,集中力量建設上述三大林業重點工程,推動全省林業大發展。

6.為目標而奮鬥。通過對森林資源實施分類經營、嚴格保護、積極開發、科學管理和可持續利用,用20年左右的時間,基本建成布局合理、結構穩定、功能齊全、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態體系和規範有序、集約經營、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林業產業體系,使我省林業在全國率先進入可持續發展新階段。力爭到201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62%,活立木蓄積量達到5億立方米,森林質量明顯提高。“五河”流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重點地區生態問題基本解決。林業經濟年均增速保持在13%以上,林業產業實力明顯增強。到2020年,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左右,活立木蓄積量達到7.5億立方米,森林質量進壹步提高,生態狀況進入良性循環,實現山川秀美。林業經濟年均增速保持在10%以上,林業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第三,鞏固和加強生態建設

7.重點抓好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抓住國家實施林業重點工程的有利時機,重點實施鄱陽湖流域生態防護林體系工程,采取封山育林、改造低產林、疏林補植、造林撫育等多種方式,保護和恢復森林植被,改善鄱陽湖流域生態狀況,減少各類生態災害。認真實施野生動物保護和自然保護區工程,有效保護野生動物資源、濕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

8.深入開展公民義務植樹運動。認真落實《江西省公民義務植樹條例》,建立健全義務植樹登記制度和考核制度,提高適齡公民履行義務的覆蓋面。不斷豐富和完善義務植樹形式,做好義務植樹基地規劃建設,落實管護措施,提高義務植樹實效。把公民義務植樹與推進城市綠化美化有機結合起來,大力發展城市林業,精心建設壹批園林城市和花園城市。

9.認真落實部門造林綠化責任制。進壹步明確部門和單位綠化責任範圍,落實分工責任制,重點抓好綠色通道工程建設。公路部門負責國道、省道和縣鄉公路的綠化;鐵路部門負責管內鐵路的綠化;水利部門負責水利工程的綠化;城建部門負責城市綠化。高速公路綠化應納入項目建設範圍,與項目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機關、學校、工廠、礦區的綠化,由各單位負責。各級綠化委員會應加強對部門和單位落實綠化責任制的監督、檢查和考核。

四是大力發展林業產業

10.加快商品林基地建設。抓住國家加快建設以速生豐產用材林為主的林業產業基地工程的機遇,充分發揮我省自然資源和區位優勢,建設集約商品林基地,大力發展珍貴用材林、優質工業原料林、名特優經濟林等商品林,增加林產品有效供給。商品林基地建設應與龍頭企業培育有機結合。龍頭企業要按照產業化經營的要求,以市場為導向,形成* * *收益、風險共擔的產業經濟,帶動基地建設和農民增收。木竹加工企業必須建立與其加工規模相適應的工業原料林基地。

11.提高林產工業發展水平。實施扶強限劣戰略,鼓勵和支持以森林資源精深加工為重點的人造板工業、木竹制漿造紙工業、家具制造業和林產化學工業,延伸產業鏈,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多元增值。新建林產工業項目應堅持高起點、高技術、高效率、低消耗、低汙染的原則,嚴格控制木材、竹材粗加工項目。清理整頓現有林產品加工企業,選擇壹批基礎好、帶動力強的骨幹企業列入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支持,淘汰生產工藝落後、資源利用率低、環境汙染嚴重的小造紙、小松香、濕纖維板、小木材加工項目。

12.非木質森林資源綜合開發。加快森林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建設,依托林區獨特的水文、氣候和自然景觀資源優勢,大力發展生態旅遊。在不破壞森林資源和環境的前提下,經批準在自然保護區實驗區和生態公益林區發展生態旅遊業。進壹步拓展林業產業發展領域,充分利用山區非木材資源,發展森林食品、森林藥材、苗木花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等新興產業。

動詞 (verb的縮寫)繼續深化林業改革。

13.積極推進林業分類經營。對公益林業和商品林業,實行不同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政策措施。公益林業按公益事業管理,以政府投資為主,吸引社會力量共同建設。凡將森林資源納入公益林管理的,政府將通過多種形式給予投資者合理補償。公益林建設投資按照事權劃分由各級政府承擔。商品林業按基礎產業管理,資源主要由市場配置。運營商自主投資運營,政府給予必要支持。

14.深化林業產權制度改革。依法嚴格保護林權所有者的財產權,維護其合法權益。已經發放林權證的,要切實維護其法律效力;權屬明確尚未發放林權證的,要盡快發放;對權屬不清或有爭議的,要抓緊澄清調解,盡快發放權屬證書。劃定的自留山應當由農民長期無償使用,並限期綠化,不得強行收回。山地上的樹木歸農民所有。轉包到戶的責任山應保持承包關系的穩定。最後壹輪承包到期後,可以繼續承包。新壹輪承包應當簽訂書面合同,合同期限按照有關法律法規執行。不願繼續承包的農戶,可以退回集體組織進壹步處置。目前仍由集體經營的山林,應采取租賃、承包、招標、拍賣等形式,明確經營主體,落實經營責任。積極培育立木市場,加快森林、林木、林地使用權和林權流轉。國有和集體所有的林木、林地的轉讓,必須經法定的評估機構評估;無論采取何種流轉方式,都要堅持公開招標、民主決策,引入競爭機制,增加流轉透明度,國有和集體經濟組織內部成員享有優先經營權。屬於個人或外商等非公有制的林木,可由雙方自行作價轉讓。做好森林資源流轉服務工作,及時辦理權屬變更登記手續,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15.加快國有農場改革。根據林業分類經營的要求,逐步將國有林場界定為生態公益林場和商品經營林場,並相應調整其內部結構和經營機器。生態公益林的主要任務是保護和培育森林資源。按照公益事業單位管理,所需經費按行政隸屬關系由同級政府承擔。采取國家收購和資源置換的形式,使非國有公益林向生態國有林場集中。商品林場和國有苗圃實行企業化管理,按照市場機制運作,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根據地方國有企業改革政策,加快國有農場改制,妥善分流現有職工,逐步建立以勞動合同制為基本形式的勞動用工制度和按勞分配、多種生產要素參與分配的收入分配制度,搞活經營機制,降低經營成本,提高經營效益。

16.進壹步深化森工企業改革。按照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采取依托大聯盟、兼並重組、整體或批量出售、先租後售等方式。吸引各類資本參與森工企業改制,發展股份制和民營經濟,增強企業活力。對資不抵債的貧困企業,待條件成熟後依法實施破產;對企業現有職工,以退休、合作保險、安置補償等方式依法終止勞動關系。

六、放開非公有制林業發展

17.全方位擴大林業開放。鼓勵農民、城鎮居民、科技人員、民營企業家等非公有制投資主體單獨或合夥參與林業經營。特別是要進壹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擴大林業利用外資規模,鼓勵外商投資開發荒山荒坡,建立商品林基地,發展林產品加工業。積極開展林業對外合作與交流,充分利用國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加快林業發展。

18.拓寬非公有制林業發展領域。國有和集體所有的商品林可以通過改制流轉給個人經營,也可以通過承包、拍賣、租賃等公開招標方式經營。公益林經營也可以引入私有機制,實行公私經營。林業重點工程建設要引入競爭機制,鼓勵非公有制投資者通過招標承包等方式參與建設。

19.加強對非公有制林業的指導和服務。全面落實“誰所有、誰共有”政策,在項目準入、資金支持、稅費、資源利用政策等方面對各種所有制林業經營主體壹視同仁,為非公有制林業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加大對非公有制林業的信貸支持,放寬貸款條件,擴大林農小額貸款和聯保貸款,允許林木申請銀行貸款。積極引導和支持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提供科技、產品營銷等社會化服務對非公有制林業,培育和規範林產品和林業要素市場,依法規範和搞活林產品流通,禁止對木、竹等林產品實行地方保護和限價管理,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林業專業戶技術培訓,提高非公有制林業發展水平。

七、進壹步完善和落實林業政策。

20.加大對林業建設的財政支持。各級林業主管部門及其事業單位的行政經費必須納入同級財政預算,確保及時足額撥付。取消現行的森工管理費,各級森工管理部門的業務經費由同級財政部門通過預算安排。加大對公益性林業建設和林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確保將森林防火、森林病蟲害防治、林地和野生動物保護、林業科研和技術推廣等經費納入各級政府公共預算並予以優先保障。以工代賑、農業綜合開發、扶貧開發、農業產業化等財政支農資金,應在投資渠道和經營原則不變的前提下,統籌安排,向林業建設傾斜。在國家重點林業項目中,各級政府必須解決國家規定應由地方政府配套的問題。對各類社會造林,各地要根據財力給予適當補助。建立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專項用於地方公益林的建設和管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資金納入各級財政預算,資金規模逐年增加。

21.完善和落實林業稅費政策。各類企事業單位植樹造林、生產林木種子苗木、從事林產品初加工的收入,暫免征收企業所得稅。2000年以後新建的商品林基地,育林基金由經營者自籌自用,專項用於基地建設。取消林業保護建設費、自然保護區管理費和鄉鎮管理費等各種名目的亂收費,減輕林業經營者負擔。嚴禁以各種名義轉移、擠占或挪用林業專項資金。

22.調整森林采伐利用政策。對人工用材林,經營者可以自主編制森林經營方案,其采伐限額根據森林經營方案確定的合理年森林采伐量確定。在采伐限額編制單位,經省級林業主管部門批準,本年度人工用材林年采伐限額的結余可以結轉下壹年度使用。個人造林1000畝,企業造林20000畝以上,可根據需要申請實施森林采伐計劃。DBH小於10 cm的人工用材林撫育間伐所產木材,不納入木材生產計劃管理。對人工短輪伐期的工業原料林,采伐限額不足的,從省內預留限額中解決或向國家申請解決。在非林地上營造的商品林,需要經營者采伐的,縣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應當保證其采伐限額和木材生產計劃,並依法發放林木采伐許可證。毛竹林的采伐按照國家批準的采伐限額進行,不下達年度生產計劃。

八、實施科教興林戰略

23.加強林業應用技術研究。按照產學研相結合的原則,加強林業基礎和應用技術研究,提高林業科技創新能力。特別是要加強現有林業實用技術的組裝配套,加大林木種子培育、造林經營模式、非木材資源開發利用等實用技術的研究,積極開展森林認證,建立健全林業質量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推進林業標準化。加強林木種質資源保護和林木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高良種在林業生產中的利用率。

24 .搞好林業科技成果的推廣應用。加大林業科技推廣投入,進壹步完善林業科技推廣服務體系,選擇壹批先進實用的林業科技成果進行重點推廣。實施林業科技援助工程,大力推進林業技術人員“綠色證書”工程,重點培育和扶持壹批林業發展大戶。搞好林業科技試點示範,建立壹批高標準的林業科技示範園和示範點,以點帶面推進科教興林工作。

25 .充分調動林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根據林業建設需要,加強各類林業人才教育培訓基地建設,搞好林業人才培養。鼓勵各類林業科技人員通過創辦科技企業、建立科技示範點、開展科技承包和技術咨詢服務等方式參與林業建設。申請離崗從事林業開發的各類專業技術人員,經主管部門批準,3年內保留身份,期滿可辦理辭職手續,或回原單位安排工作。各級政府應當設立林業科技發展基金,重點支持林業科學研究開發、科技成果轉化和新技術推廣應用、林業標準化建設,對在這些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和獎勵。

九、堅持依法治國。

26.加快地方林業法規立法步伐。抓緊制定生態公益林保護、濕地保護、古樹名木保護、商品林管理、森林資源流轉、林地登記管理等地方性法規。,並根據林業發展的新形勢,修訂和完善現行林業法律法規和政策措施。進壹步加強林業法制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依法保護森林的責任感,為林業發展和執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

27.加強林業執法。加強林業執法隊伍建設,理順執法管理體制。鄉鎮林業工作站是最基層的林業管理組織,要充分發揮政策宣傳、資源管理和保護、林業行政執法、生產組織、科技推廣、社會服務等職能和作用。加快木材檢查站標準化建設,加強木材流通管理;完善森林警察雙重領導和內部管理體制,加強森林派出所規範化建設;認真落實森林防火責任制,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嚴格控制外來有害生物傳入。積極開展林業行政綜合執法試點工作,整合林業行政執法力量,形成執法合力。加強林業執法人員資格培訓,堅持持證上崗,全面推行林業行政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過錯責任追究制,進壹步規範林業行政執法行為。充實執法監督力量,改善執法監督條件,加強對執法隊伍的監督管理。適時開展“嚴打”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毀林開荒、亂墾亂占林地、亂捕濫獵野生動物、亂采濫挖野生植物等各類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落實保護耕地的基本國策,嚴禁占用基本農田建立商品林基地。

十、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視林業工作。加快林業發展事關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充分認識林業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切實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領導,確保認識到位、責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根據加快林業發展的需要,進壹步加強各級政府林業管理機構建設,完善林業管理體制,強化林業管理職能。各地各部門要加強協調,密切配合,認真履行職責,共同做好支持林業發展的工作。

29 .認真落實林業建設任期目標責任制。各級政府全面負責本地區的林業工作,政府主要負責同誌是林業建設的第壹責任人,分管負責同誌是主要責任人。林業建設主要指標實行任期目標管理,嚴格考核,嚴格獎懲,並由同級人民代表大會監督實施。林業建設實行任期目標責任制,是領導幹部考核、選拔、任用和獎懲的重要依據。具體考核辦法由省委組織部、省紀委、省監察廳、省人事廳、省林業廳共同制定。

30.動員全社會力量關心和支持林業工作。加快林業發展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必須堅持“全社會辦林業”的方針,進壹步加強林業宣傳和生態道德教育,普及林業和生態知識,提高全社會的生態安全意識。中小學教育應充實林業和生態建設的相關內容。新聞媒體要把林業宣傳納入公益宣傳範圍,通過多種形式、多種層次的宣傳教育,營造全社會關心和支持林業的良好氛圍。各級工會、婦聯、* *青年團和民兵、青年、學生組織等社會團體,人民解放軍和武裝警察部隊,要發揮各自的作用,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投身林業建設,形成全社會辦林業的格局。

  • 上一篇:2022年央行基準利率和存貸款利率壹覽表
  • 下一篇:借1500還50萬 央視起底“套路貸”利益鏈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