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君臨
房地產回暖的跡象越來越明顯了。
深圳市房地產信息平臺公布的數據,2019年3月深圳新建商品住宅成交3088套,環比增加141.44%,同比上升52.2%。
二手住宅市場方面,全市***備案4551套,創近半年來單月成交量最高值,環比上升1.3倍。
不僅僅是深圳,其他幾個壹線城市同樣如此:
北京:3月,二手住宅網簽量為16051套,環比增加1.4倍。
上海:3月,新房成交78.29萬㎡,環比上漲176.45%;二手住宅網簽量為25931套,環比增加142%。
廣州:3月,壹手房網簽9174套,環比上漲164.69%。二手房(不含南沙從化)中介網簽量為4272宗,環比大幅回升1.9倍。
根據壹家房產中介的數據統計:
3月份,100個城市的二手房均價在14890元每平,同比上漲了0.27%。
其中,59座城市二手房價格都在上漲,漲幅達到1.72%。這些數據顯示,二手房不但成交數量增加,價格也在上漲。
另外,土地流拍現象也在減少。
根據統計,3月份全國主要地級市***流拍33宗地塊,流拍率為2.26%,達到了過去壹年當中最低的水平。
此外,3月份,監測土地溢價率為20.77%,環比上月上升116%。
土地流拍量的減少,意味著土地交易成功率在上升,更多的土地將獲得開發。
所有的數據指標,都在指向壹個趨勢:
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正如這個春天的氣溫,節節攀升。
1
從長期來看,房地產的發展跟人口的城市化和產業的繁榮密切相關。
目前我國的城鎮化水平在60%左右,離70%的成熟水平還有10個點的上升空間,按目前每年大概1個點的轉移速度,大概還有10年的城鎮化進程。
也就是說,雖然我國的房地產黃金時代已經過去,但離天花板還有壹些距離,繼續成長的空間還是有的。
過去三年,在我國地產政策的嚴控環境下,許多需求被壓抑了。
如今,經過漫長的積累,積少成多,這部分需求正慢慢形成壹股較強烈的剛需力量,亟待釋放。
這是地產回暖的內在根本動力。
另外,壹些外在因素的改變,也在潛移默化的影響著市場力量的對比。
第壹,宏觀政策層面。
國家穩定、調控房價的目標已經達成,目前政策正從過去壹刀切限制的嚴控,向壹城壹策的區別對待轉變。
可見,調控已經見底,適度松綁正踏春而來。
第二,對消費端的減稅和信貸寬松。
3月份北上廣深都已經出臺政策,增值稅附加和印花稅減半。上海的增值稅附加稅稅率從11%降到6%,北京(樓盤)、深圳則從12%降到6%。
另外,今年各大銀行都悄悄下調了房貸利率,從過去上浮10%到現在的上浮5%,二套房利率也下調至基準利率的10%。
不但利率下調,而且貸款條件和放款速度,均有所松動。
以上海為例,今年3月份,銀行放款速度明顯更快了,買賣壹套房,從交定金到拿尾款,最快20多天,最慢35天。
減稅、信貸利率下調、放寬貸款條件,多重利好之下,消費市場無形就擴大了。
第三,對供給端的融資支持。
目前,不僅消費貸款的門檻在下降,房企的融資貸款利息也在下調。
根據統計,進入今年以來,截至3月26日,房企信用債發行248只,融資金額超1823億元,這兩個數字已遠遠超過去年同期的130只和1246億元。
這就讓房企們的生存環境大為改善,拿地開發和擴張的欲望大大加強。
第四,市場預期和投資情緒發生改變。
從短周期來看,房地產和金融周期有著密切關系。
就跟年後A股的暴漲壹樣,政策的寬松帶來了A股的牛市,也同樣帶來了房地產的回暖。
市場預期壹旦發生改變,投資者就聞風而來了。
3月底,南京有兩個樓盤公開搖號,***有7766人參加,中簽率在7%左右,這被業內稱為萬人搖號購房景象再現。
當資金面和情緒面形成***振,這股力量就會像滾雪球壹樣,不斷壯大,直至再壹次的價格泡沫化。
2
那麽,在這波房地產回暖行情中,哪家公司的投資機會較大?
君臨認為,我們要重點關註三個邏輯:
1.行業集中度的提升;
2.強融資能力帶來的逆周期擴張;
3.聚焦壹二線城市的經營策略。
從長期來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是每個成長型行業都必經的歷程。
以過去五年的數據來看——
2014-2018年,TOP100企業占全行業銷售金額的比例,分別為37.78%、40.05%、43.92%、55.74%、66.70%。
集中度的提升有越來越快的跡象!
尤其是2017-2018兩年,由於金融去杠桿,大量三四線地產公司倒閉破產。
而壹線地產龍頭公司,由於規模效應、資金周轉效率、融資成本更低,諸多優勢之下,發展速度遠超行業平均水平。
因此,在地產行業的中後期階段,買地產股,只能選擇龍頭。
我們再來看2019年1-3月的地產五強銷售情況。
增速最快的,竟然不是傳統TOP3:恒大、碧桂園、萬科。
而是市場普遍關註不多的老四:保利地產!
這是怎麽回事?
3
保利的勝出,關鍵的原因就是第二大邏輯:
強融資能力帶來的逆周期擴張。
我們都知道,保利地產的背後大靠山,是大股東中國保利集團。
保利集團何許人也?
央企中的戰鬥機。
截至2018年6月30日,保利集團資產總額突破壹萬億,在97家中央企業中排名第14位,營業收入排名第40位,利潤總額排名第13位。
背靠保利集團的雄厚背景,保利地產發跡於市場化較早的廣州,從1992-2002年的十年時間裏,成長為了廣州地產行業前三強。
想當年,廣州地產界臥虎藏龍,恒大、碧桂園、富力、保利、雅居樂、星河灣,都從這裏走向全國。
保利地產能夠在這個巨頭輩出的地產江湖裏壯大,足可見其管理層的經營能力。
另外,跟那些市場化的民營企業相比,保利地產最大的優勢,是低成本的融資和擴張能力。
首先是融資成本。
過去幾年,保利地產的融資利息從2013年的7%,最低下降到4.7%;
雖然這兩年,隨著美國加息和國內金融去杠桿,保利地產融資成本有所提升,上漲到4.9%;
但在整個同行當中,相比碧桂園的5.81%,恒大的7.92%,優勢還是比較明顯。
房地產是資金密集型行業,競爭的關鍵有兩點:
壹個是融資成本,壹個是資金周轉率。
民企強在經營效率,在資金周轉率上取勝;國企強在資源關系,在融資成本上取勝。
在過去兩三年的行業低迷期裏,高融資成本的民企,要麽倒閉,要麽轉型。
甚至連TOP3的恒大、碧桂園、萬科,也壹邊喊著“準備過冬”,壹邊謀求轉型。
恒大砸錢搞糧油食品、新能源汽車,碧桂園搞農業和機器人,萬科向租賃住宅與物流倉儲拓展。
唯有不差錢的保利,仍專註在地產行業,喊出“力爭房地產銷售行業前三”的口號。
這壹輪房地產周期是從2016年開始的,我們看這幾年的保利地產銷售金額增速:
2016年36.33%,2017年47.19%,2018年28.57%,2019年1-3月74%!
始終保持著飛快的增速勢頭,並且成為今年壹季度第4家邁進千億元銷售規模的企業,拉開了和第五名融創的差距。
這樣的增長勢頭,跟行業低迷期裏,保利地產有能力專註在融資、拿地、開發的主業經營上,是分不開的。
比如2018年上半年,保利地產融資674.54億元,錄得借款余額為人民幣2720.55億元,年內累計新增借款占2017年末經審計凈資產1582.40億元的42.63%。
雖然期間的資產負債率有所上升,達到79.32%,但債務結構仍是健康的。
目前,保利地產的有息負債仍以銀行借款為主,占比超過71%,公司債券及中期票據等直接債務融資工具占比約14%。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短期債務風險是可控的。
保利地產有息負債率從2012年開始不斷下降,到2018年上半年,壹年內到期債務僅330.69 億元,占有息負債的12.99%,僅為賬面現金余額的33.91%。
資料來自公司公告
截至2018年中,保利地產的凈負債率僅僅處於行業中遊位置,約93.3%,而整個房地產行業凈負債率為30%-300%之間。
這說明,保利地產只要願意,還有融資的空間,在行業回暖的關口,還可以進壹步加快擴張的腳步。
4
邏輯三:聚焦壹二線城市的經營策略。
保利地產的經營布局,向來以北上廣深四大壹線城市為中心,並適當向重慶、武漢等二線城市發展。
這種經營策略跟恒大、碧桂園的聚焦三四線,有著很大的差異。
我們知道,上壹輪的地產牛市,主要是由棚改貨幣化政策所帶來的二、三、四線城市價格暴漲。
這讓恒大、碧桂園們成功坐上了風口。
保利地產由於重倉壹二線城市,相對就沒那麽好運氣了。
不過大勢所趨,也不得不跟著往三線城市適度下沈,但截至目前,壹二線城市銷售占比仍在75%以上。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
誰能料到,這輪金融去杠桿過後,壹線城市率先回暖。
不知妳是否有留意到,文章開頭對樓市數據的梳理,價格和成交量漲幅靠前的,主要就是壹線城市,和部分二線城市。
在目前的中國社會下,壹線城市有著更紮實的產業基礎,是人口流入、財富創造的主體,地產需求無疑是最強烈的。
並且由於長達三年多的調整,存量盤去化充分,如今的回暖是有著基本面支持的。
相對來說,二線城市則出現分化,部分漲幅不亞於壹線,部分繼續低迷中。
三四線城市,大部分仍處於下降通道中,並且產業缺乏、人口流出,仍需要較長的時間以對上壹輪的泡沫化樓市進行消化。
4月8日上午,國家發改委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重要通知,釋放了壹系列重大信號:
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
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
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大幅增加落戶規模、精簡積分項目,確保社保繳納年限和居住年限分數占主要比例。
這個政策,跟此前重點強調的發展中小城市的“城鎮化戰略”不同,著眼點放在了鼓勵發展“100-500萬城區人口的二線大城市”。
這說明,決策層已經意識到了,自然規律不可違,強扭的瓜不甜,扶持三四線小城鎮的戰略,已經被放棄了。
這對於二線城市來說,無疑是打了壹針強心劑。
根據我國政府的規劃,大城市壹***被劃分為四個等級:
超大城市(壹線):城區人口1000萬以上,包括上海、北京、深圳、廣州等4個城市。
特大城市(新壹線):城區人口500-1000萬,包括武漢、重慶、天津、成都、南京、鄭州、杭州、長沙、沈陽等9個城市。
Ⅰ型大城市(二線):城區人口300-500萬,包括西安、哈爾濱、青島、長春、濟南、大連、合肥、昆明、太原、廈門、南寧、蘇州、寧波、東莞等14個城市。
Ⅱ型大城市(二線):包括烏魯木齊、貴陽、石家莊、福州、南昌、汕頭、珠海、無錫、蘭州、洛陽、惠州、臨沂、溫州、煙臺、呼和浩特等65個城市。
總的來說,壹線城市本身基礎條件就好,二線城市又有政策的扶持,在未來幾年將會是主要的地產紅利受益者。
這壹波的地產回暖,很可能跟以前都不太壹樣,將是壹個結構性分化的地產牛市。
坐在風口上的,無疑將主要是那些將經營重點放在壹二線城市的地產公司,而保利地產,正好是這壹批公司中的龍頭。
讀到這裏,也許妳會想,“這家公司我能投嗎”?
這不是壹個拍拍腦袋就能輕易做出的決定,因為除了基本面的機會分析,還需要對財務風險、業績確定性、業務競爭格局等進行更深入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