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壹,多交首付,有助於減輕利息和月供壓力。
如果忽略理財專家提到的對於壹個普通人來說不太實用的復雜的資金運用理論,只從成本和壓力的角度靜態的看首付超額的問題,會發現同等條件下有兩個明顯的變化,壹個是利息會減少,壹個是月供會相對減少。我們可以以壹套1萬的房子為例,分別與首付30%和首付60%進行對比,以30年期限、利率5.39%、等額本息的形式設定條件。
1,利益變化。
壹套1萬的房子,首付30萬,那麽對應的房貸就是70萬。根據上面設定的條件,30年的利息約為71,000。如果首付60%,對應房貸40萬,總利息40萬左右。所以靜態來看,首付越多,利息越少。
2.月度供應壓力的變化。
首付三成,房貸70萬,上面設定的條件下個月接近4000元。首付60%的時候,房貸40萬。同等條件下,下個月房貸2244元左右,每個月減輕壓力。
當然,無論是利息的變化,還是月供的變化,都是壹個相對靜態的觀點。如果考慮資金利用率,把多付的首付投資賺錢,在實力和運氣的前提下,收益有可能高於利息差。但是,在每個月還款的前提下,這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慣例。如果我們不這樣利用資金,我們可能不會虧損。所以,如果妳更關註這些利益和壓力對自己的影響,也可以說是在妳有能力支付更多首付的前提下的壹種選擇。
第二,從動態來看,興趣和壓力會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減弱。
多交首付的壹個重要目的就是降低成本和壓力。但隨著社會經濟的進壹步發展,即使前期有很大的壓力,也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漸減弱和減少。從這個角度來說,雖然前期少付首付的壓力會更大,但幾年後,社會經濟進壹步發展,促進賺錢機會的增加和收入的增長,原本看起來很多的利息會減弱,月供壓力也可能會減輕。
從抵押的角度來看,它的利息是固定的。在開始處理時,我們知道如果中途條件不變,利息成本是多少。以上面例子中30%首付為例,30年共支付利息約765,438+00,000,其中前65,438+00年利息約340,000,65,438+00年後剩余利息合計370,000。因為利息需要每月動態還,所以我們只截取10年後需要還的剩余數據來觀察。10年後現在的37萬元會貶值多少?
為了計算折舊,我們需要借用通貨膨脹數據。根據統計部門的數據,過去10年的通貨膨脹率約為3%,但在生活中,我們明顯感覺到實際通貨膨脹率會遠高於這個數據。壹些研究機構甚至給出了壹年8%左右的實際通脹率。如果繼續用通貨膨脹率=M2增長率-GDP增長率作為統計口徑,那麽過去10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約為6%,但現在M2和GDP都在放緩,目前的趨勢將保持在3%左右。如果未來10年的平均通貨膨脹率也在3%左右,那麽10年後的37萬元利息就相當於現在的22萬元左右。如果算上10年後,
另壹方面,社會經濟仍處於穩定發展階段。M2雖然在減速,但仍在高速擴張,未來的社會財富將進壹步擴大。整體收入增長可期。但是,無論是利息隨通貨膨脹貶值,還是收益會增加,都只是壹個大的發展背景。目前,隨著經濟和行業的更詳細的變化,仍然存在許多變量,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順利享受到經濟發展的這些成果。所以這個背景雖然也能解決首付少帶來的顧慮,但是還是要結合自身實際情況來考慮首付的多少。
第三,總結。
綜上所述,首付過高帶來的明顯影響是靜態總利息的減少和每月支出的壓力,可以緩解心理上的憂慮,豐富生活品質,對於註重這些價值的人來說會更劃算;對於能夠接受長期變化的人來說,即使首付少了,也有更大的概率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而被動減弱利息和支出的壓力,對於關註這個因素的人來說更劃算。當然有壹定的變數;對於投資收益高又需要錢的人來說,自然是充分利用杠桿,盡可能少的付出。以上三種情況各有千秋,可根據自身情況衡量,相互的價值表達需要結合個人背景才能最大化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