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點說,邊際收益就是額外增加產量的銷售額,邊際成本就是為了增加產量而支付的所有成本,包括廠房、設備、庫存等資本品投入,額外雇傭的工人薪水,取得銀行貸款所支付的所有利息,以及支付給國家的稅收等等。
根據經濟學的理論,廠家會增加產量直到邊際利潤為零,原因是在那之前,繼續投入可以獲得更高的總利潤,在那之後投入會減少總利潤。
根據妳的案例來說,330萬臺產量的總利潤是已知的,那麽,其實,依我看來,很簡單,如果300萬臺的總利潤小於1億美元,那麽這額外的30萬臺就是增加了邊際利潤,就是值得投入的,如果等於或者大於1億美元,就是不值得的。
樓主如果覺得我的回答過於簡單,那麽在我看來,問題在於,樓主把最復雜的問題設為已知了。在現實中,擴產後的總利潤是最難估算的,原因如下:
1 各項成本的累加。壹個如案例所說的大型企業,增加產量往往會使成本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被更多的放大,規模經濟當然是存在的,但也不是沒有限度的。
2 如果是壹個對市場有影響的大企業,產量的增加,也就是整個市場在假設需求不變的情況下供給明顯增加,會使產品的總體價格下降,導致總收益下降,從而減少總利潤,這也是為何很多時候邊際利潤為負的主要原因:增加產量獲得的額外利潤,被所有產品因為價格下降而導致的利潤減少所抵消了。
3 在現代社會,根據商業周期,經濟在供不應求時,廠家會擴大產能來滿足需求,但是資本品等的投入需要時間,如果周期過短,等到產能擴大了,銷量未必能達到之前預估的水平。所以,應該通過對產能實際增加後的時間上的市場情況來決定現在是否擴大生產。
另外,還有貨幣政策導致的利息,也就是投資成本變化,以及對外貿易(如果有的話)的影響,等等。我不是高手,囫圇吞棗看來的東西,希望對樓主有所幫助,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