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筆者多年從事信貸工作的經驗,控制新增不良貸款必須從源頭入手,即從貸款的“發放-使用-回收”三個環節入手,尤其是貸款的發放。多年來,銀行業實行的貸款“三查制”、“三包制”、“可行性研究”、“評估論證制”、“抵押擔保制”,都是防範和化解不良貸款產生的有效途徑和手段。這些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方法和手段,簡單易行,科學可靠,非常貼近本行實際,特別是服務於“三農”、民營經濟、中小企業和縣域經濟。絕不能盲目學習美國等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信用管理方法,而同時忘記或拋棄自己傳統的優秀的東西。此外,加強信用管理還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壹是進壹步深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改革。要進壹步明晰產權關系,使銀行成為真正的銀行,真正的管錢、擔風險、自負盈虧的金融企業。要進壹步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弱化政府行為,不承辦或少承辦政策性貸款業務。即使有,國家也要給予壹定的政策性補貼,彌補政策性業務造成的資金和利息損失,加快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商業銀行改革。
二是提高對信用管理的認識,進壹步完善信用體系。首先,要提高各級決策者對信貸管理的認識,盡快把這項工作提上日程,制定辦法,采取措施,見到成效。要充分認識到信貸管理滯後對農村合作金融機構長遠利益、從業人員個人利益和新型信貸文化培育的影響。其次,盡快拿出具體的、可操作的信貸管理措施,重點建立貸後風險預警、應對、防範和化解機制,明確責任並制定激勵措施,設置信貸管理高壓線,嚴格規範信貸管理行為。對管理不善、人為造成不良貸款的,要堅決嚴懲。第三,完善貸款程序,實行信貸崗位責任制,建立責任追究制度,特別是第壹責任人和主要決策者的責任。
三要加強檢查指導,嚴格考核。無論是信貸部門還是審計部門,無論是上級行還是同級行,無論是定期檢查還是不定期檢查,無論是全面檢查還是專項檢查,都要把信貸管理的開展情況作為檢查的重點。通過檢查,及時發現問題,糾正錯誤,總結經驗,嚴懲違紀行為,促進這項工作的順利開展。要制定具體的信貸管理考核指標,要看得見、摸得著、可管理,不能流於形式。要定期嚴格考核,獎懲兌現。信貸管理的水平和效果應與各級銀行領導的任期目標掛鉤。不能壹方面把貸款搞得亂七八糟,壹方面又拿著高薪沾沾自喜,造成權責脫節。
第四,加強信貸隊伍建設。要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加強對信貸人員的培訓,提高信貸人員素質和信貸管理能力,提高信貸工作水平。隨著縣域經濟的不斷發展和國家宏觀形勢的變化,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對大客戶、大項目的信貸投入快速增加,貸款集中度顯著提高。在集中收益的同時,也集中了風險。但這些大客戶、大項目對金融服務要求高,信貸管理難度大。因此,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必須培養自己的高級客戶經理,積極借鑒其他商業銀行先進的信貸管理方法和市場開發經驗,共同努力提高信貸管理水平。作為省聯社,也要發揮領導、信息、資源、人才優勢,直接參與大客戶、大項目的研究論證、開發維護、項目管理,分類指導,突出重點,給予優惠支持。此外,要不斷推廣和總結國際國內信貸工作的成功經驗,做到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改進提高,與時俱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