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機使全球銀行步入降息通道,中國銀行(2.49,-0.01,-0.40%)業雖擁有高利差的有利環境,但也無法走出盈利下降的困境,在如今低利率的環境下,銀行和投資者不得不開始考慮如何為自己創造更多的“紅利”。
據王女士回憶,在她與銀行“合作”的20年裏,今年的形勢最讓她擔憂,加上2009年降息預期的不斷升級,王女士覺得單純存款只會加劇自己的財富貶值。鑒於2008年銀行理財壹路跑贏股市和基金,所以,王女士決定,2009年,將會密切關註銀行理財,為自己的投資加分。
銀行理財種類繁多,最主要的分類是外匯理財和人民幣理財,人民幣理財又可以分為債券型、信托型、掛鉤型及QDII型,面對這些名目繁多的理財產品,投資者在2009年該做怎樣的選擇呢?
外匯理財:暗藏玄機
曾經是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香餑餑的外匯理財,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洗禮後,開始變得沈寂。“零收益”、“負收益”壹時間成了外匯理財的專屬名詞。如今,金融危機對世界經濟的打擊還沒有完全觸底,所以外匯理財的風險依然很大。2009年外匯理財市場是否能走出低迷,有專家稱,美元的表現起很大作用。
瑞銀財富管理中心的《2009年瑞銀環球展望》研究報告認為,美元的復蘇將是短暫的,並認為壹旦金融市場的流動性恢復正常,弱勢歐元對歐洲經濟的提振作用顯現,美元將重新走上貶值之路。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副教授陸前進也認為,美元將短期走強中長期走軟。
加上各國為了應對金融危機帶來的經濟萎縮,紛紛下調利率,致使外匯理財產品收益持續下降,嚴重影響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讓外匯理財難有波瀾。雖然外匯理財市場如此瘡痍滿目,但是,並不是壹無是處,聰明的理財者發現,外匯理財仍然有利可圖。
普益財富研究員張星說:“美元和港幣理財產品的年收益率與同期定存利率(采用中國銀行外幣存款利率)相比,優勢已大大降低,但歐元和澳元理財產品年收益率相對於同期定存利率,仍然具有壹定優勢。”
中國銀行資深理財師羅毅也認為,針對2009年匯市寬幅震蕩的走勢,如果投資者對市場把握準確,且有較好的技術分析能力,應該能通過銀行外匯寶交易獲取較多收益,但關鍵是要對所選擇的投資貨幣具備較好的判斷。
據調查,中國市場上2009年1月推出的外匯理財產品主要是壹些短期的,以美元為主的產品。例如:上海銀行發行的金鑫系列外匯理財0903期美元1個月,該產品的投資幣種為美元,投資期限為1個月,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普通投資者為0.35%,個人VIP客戶和單筆購買2萬美元及以上的投資者為0.45%,每個計付息周期的計息天數均按照實際天數計算,即為“實際天數/365”。
另外,北京銀行(7.33,-0.02,-0.27%)也推出了本無憂09002號美元3個月銀行間市場投資產品,產品投資幣種為美元,投資期限為3個月,起點金額為7500美元。產品募集的資金將投資於銀行間市場國債、金融債、企業債、央行票據、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銀行承兌匯票、債券回購、貨幣市場存拆放交易、信貸資產等。理財行保證客戶實現的年化收益率固定為0.9%(已扣除銀行管理費)。
人民幣理財:保持高調
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12月26日至2009年1月15日,中外銀行在中國市場發行的140款理財產品中,人民幣理財產品占比在80%左右,明顯高於外幣理財產品。八比二的格局,切實證明了人民幣理財產品2009年在中國市場的霸主地位。
眾所周知,購買人民幣理財產品,圖的就是壹個放心,2009年,牛年的好兆頭是不是也可以讓“讓人放心的人民幣理財”市場牛起來,這還要看人民幣理財產品旗下的各類型理財產品的表現。
債券理財
債券理財在2008年下半年著實火了壹把,大規模的激增讓投資者買的措手不及。那時火,是因為其他理財產品不理想的收益挫傷了投資者的信心,使得追求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者迅速掉頭,轉向了安全的避風港——債券理財市場。
2009年,面對債券的投資價值,市場上眾說紛紜。有觀點認為,債券市場已經提前消化了央行未來降息的利好;也有觀點認為,2009年債券市場有望繼續走強,與之掛鉤的債券類產品也將從中獲益,它們的收益率仍高於銀行儲蓄存款品種。
對於債券市場2009年的整體投資價值,交行上海分行債券分析師許壹覽認為,隨著CPI的持續走低,以及央行不斷出臺寬松的貨幣政策,市場的收益率曲線正在不斷下移,預計2009年上半年債市仍將處於上漲通道。他建議投資者近期可以關註信用債,這些券種的收益率較高。
至於信用債的選擇,壹般而言,有三個指標可供參考:收益率、流動性、違約風險。投資者應該盡量選擇收益率高,流動性好,違約風險低的產品。
目前,興業銀行推出的萬利寶定向債券型人民幣理財產品57天,在深圳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該理財產品的預期年收益率為2.60%,扣除管理費後為2.10%。收益雖然不高,但是安全性卻比較強,如果能如約實現,2.10%的收益高於銀行活期存款利率,對短線投資者來說,是不錯的選擇。
需要提醒投資者的是,投資債市壹定要註意市場風險。債市盈虧的計算比股市簡單,發行時,債券未來的現金流已經決定了,投資者的盈虧可看做是現金流在投資者之間的再分配,因此,壹部分投資者收益率的提高是建立在另壹部分投資者收益率下降的基礎上的。
信托理財
2009年初,銀監會發出通知,放寬貸款類信托的種種限制,這對於銀信合作無疑是壹個利好消息,可以預計,2009年的貸款類信托在產品和收益上都值得投資者期待。
1月15日和1月16日兩天,僅建設銀行(3.83,-0.02,-0.52%)就推出了三款信托類理財產品,分別是:利得盈信托貸款型定2009年第1期理財產品1年,建行財富信托貸款類2009年第1期理財產品159天,利得盈信托貸款型定2009年第2期理財產品246天。這三款產品的推出,給想要選擇信托貸款類產品的投資者給予了足夠的選擇空間。建行的相關負責人稱,這三款產品都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業績。
除此之外,票據類信托也是2009年的明星選手,雖然收益率不高,但是高於銀行存款利率和相對的穩健性,仍然是賣點吸引著廣大的投資者。
當然,由於信托產品可投資範圍廣泛,涉足資本、貨幣和實業等多個市場,因此,投資者在選擇時壹定要非常謹慎,從而控制風險。選擇信譽好的信托公司至關重要。專家建議,考慮壹個信托產品是否值得投資時,很重要壹點是要看推出它的是哪家公司。對投資者來說,要選擇資金實力強、誠信度高、資產狀況良好、人員素質高和歷史業績好的信托公司。
其次,要選適合自己的產品。目前信托公司推出的信托產品大部分為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即事先確定信托資金的具體投向。選擇信托時就要看投資項目的好壞,項目運作過程中現金流是否穩定可靠,項目投產後是否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銷路等。這些因素與投資者投資的本金及收益是否能夠到期按時償還有很大關系。
最後,看產品的擔保措施是否完備。很多公司為了以防萬壹,往往都是采取雙重甚至三重擔保措施,以提高信托產品的信用等級。具備銀行擔保、銀行承諾回購或銀行承諾後續貸款的項目安全系數最高,但收益就相對更低壹些。
掛鉤型理財
在所有的銀行理財產品中,掛鉤型理財產品的結構最為復雜。在過去的兩年,掛鉤型理財產品大多掛鉤房市、石油、農產品(7.91,-0.09,-1.12%)等大宗商品,在這些商品鼎盛時期,確實為投資者帶來了理想的收益,後來由於金融危機襲擊,落得賠錢多,賺錢少,被投資者評為最有“忽悠”精神的理財產品。
時間跨入2009年,掛鉤型理財市場也出現了變化,各大銀行的理財設計師費勁心思在掛鉤理財產品上想有所作為,以挽回掛鉤產品的聲譽,以免再出現網絡熱炒的“2007年底陳先生投10萬元,至2008年底收益僅36.9元的笑劇”。
目前面世的掛鉤型理財產品,也是在復制穩健、保本的模式,盡量用不賠錢來贏取投資者的青睞。掛鉤股市、房市的產品數量出現大幅減少,單壹掛鉤由於風險性大,更是基本退出市場,多元化掛鉤仍然是掛鉤產品的主旋律。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結構金融研究室主任殷劍鋒建議:“在選擇掛鉤商品市場的理財產品時,壹定要對掛鉤標的的價格走勢有所判斷,同時產品期限是投資者選擇該類產品時首先要考慮的,期限最好為3~6個月,不易過長。”
QDII理財
QDII理財產品的設計可謂是理財產品裏的壹個負面角色,從2008年下半年開始,QDII就開始遭受冷遇,越來越少的銀行會推出該類理財產品。
2009年,除了花旗銀行勇敢的推出了壹款五年期QDII產品之外,其余的銀行均沒有動作。對於此理財產品,多數理財專家建議,在銀行的理財設計師沒有對其進行完善之前,不碰最好。
穩健、保本依然是主打
悉數中國市場今年的銀行理財產品,我們發現,穩健、保本依然是主打。雖說銀行理財在2008年下半年受金融危機沖擊,損失不小,尤其是高風險、高回報類理財產品,諸如外匯理財、結構性理財、等等。但是,2009年降息預期的升溫,還是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吹起了陣陣暖風。
對於理財市場的理性思考,使得銀行在設計產品,投資者在選擇理財產品上都更趨於成熟。中國銀行個人金融部總裁嶽毅稱,2008年由於實行信貸緊縮,大部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都和信貸資產、票據等產品掛鉤,而2009年信貸限制取消後,銀行推出理財產品的動力也將發生改變。
不過,在他看來,各行推出人民幣理財產品的數量和品種並不會比2008年少。他認為,2009年各家銀行理財產品還是會集中在壹些央票、中期票據、短融資等產品上,開發空間很大。
據記者了解,1月9日至15日,新發行產品中,保證收益理財產品市場占比為32.4%;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市場占比為14.7%;而非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市場占比為52.9%。其中,保本浮動收益理財產品主要是以信貸和票據資產為主,基調仍然是穩健、保本,並沒有新的創新和突破。
普益財富也對近期銀行理財產品的發行和收益情況進行了統計,歸納出以下幾個特點:外幣理財產品的比重將進壹步降低;穩健收益型理財產品依然是熱點;短期理財產品繼續占據主導地位。
從各大銀行近期推出的理財產品情況來看,2009年的銀行理財市場仿佛將延續2008年下半年市場走勢,債券和貨幣市場類、信貸與票據資產類理財產品仍然是兩大主要投資方向。至於降息預期的影響會不會讓高收益、高回報產品擡頭,各大銀行至今未有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