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外匯行情大全網 - 助學貸款 - 尚福林:做好疫情沖擊下的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

尚福林:做好疫情沖擊下的金融風險防範化解工作。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當前,內外部風險挑戰增多,內部防範風險擴散、外部防範風險傳染的壓力加大。要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做好“六個確保”,落實“六個確保”任務,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豐富風險化解手段,加大風險化解力度。

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特別是防範系統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根本任務。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首。其中,金融風險作為最突出的重大風險之壹,被視為“主戰場”。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經濟和社會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影響。再加上國際疫情的不確定因素,經濟下行伴隨著金融風險上行壓力加大,防控難度明顯加大。面對嚴峻形勢和內外沖擊,各方需要進壹步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增強預判,把防範金融風險與服務實體經濟、深化金融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積極應對困難挑戰。

不斷提高防控金融風險的認識,始終對風險變化保持高度警惕。

壹是不斷完善貨幣政策調控機制。保持幣值穩定和促進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目標已經確立,政策工具和調控手段不斷創新。根據經濟形勢的變化,逆周期調節在控制通貨膨脹和防止通貨緊縮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改革開放初期因投資過熱等因素引發的惡性通貨膨脹得到穩步遏制,成功應對了1997亞洲金融危機和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經受住了經濟周期的考驗,避免了外部風險傳染。在此次疫情應對中,通過采取更加靈活適度穩健的貨幣政策,創新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和措施,確保了流動性合理充足,有力支持了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

二是不斷強化金融監管體系。從以中國人民銀行為單壹主體的集中金融管理體制到形成完善的分業監管架構,從行政化、合規化監管到審慎風險監管,築牢了支撐經濟發展的金融安全屏障。“管法人、管風險、管內控、提高透明度”的銀行監管理念和證券市場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深入人心。2018年,國務院金融穩定與發展委員會成立,中國銀行業和保險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掛牌,進壹步發揮了金融監管的統籌協調作用,進壹步增強了其權威性、專業性、統壹性和滲透性。金融業的法治化和國際化水平日益提高。

三是不斷加大風險處置和化解力度。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重拳整頓金融秩序,堅決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業務活動,整頓“金融亂象”,清理“三角債”。黨的十八大以來,采取了壹系列措施整治金融市場亂象,積極推進結構性去杠桿。聚焦融資平臺、房地產、交叉金融等領域風險積聚,突出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風險防控。影子銀行規模大幅下降,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逐步化解。壹批重大非法集資案件受到嚴厲懲處。在證券市場,嚴厲打擊內幕交易、市場操作、財務欺詐等違法行為,凈化市場環境。另壹方面,積極探索創新處置和化解手段。上世紀90年代末,發行特別國債向四大國有銀行註資,成立資產管理公司承接不良資產,開創了市場化處置金融風險的新途徑。近年來,通過深化中小銀行改革,推進高風險機構兼並重組,解決了大量歷史包袱;推進債權人委員會機制,推動問題企業債務重組和破產重整。積極構建市場化的損失吸收和風險防範機制,有序建立以存款保險為基礎的金融風險處置框架。

四是不斷完善風險防控長效機制。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內部控制改革全面深化。證券市場股權分置改革破解了同股不同權的基本制度障礙。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完成,農村信用社管理體制和產權制度改革初見成效。股權結構得到優化,“三會壹層”治理的組織架構基本建立,為現代公司治理奠定了基礎。近年來,監管部門加強股東權益穿透式監管,督促商業銀行建立以資本充足率為核心的資產負債約束機制,樹立資本約束的現代經營理念,加快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建設。

深入研究疫情對金融風險防控形勢的影響

當前,國內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全球經濟政治格局面臨深度調整。內外部風險挑戰增多,防止風險對內擴散、對外蔓延的壓力加大。

全力防控新形勢下的金融風險。

疫情雖然對經濟金融產生了重要影響,但擾亂了正常的經濟生活秩序。同時也要看到,疫情帶來的外生沖擊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增長的內在韌性和長期向好的基本面。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加速恢復,金融市場將趨於正常。此外,疫情對金融業的影響仍在預期範圍內,現有政策儲備和調整空間較為充足,前期金融風險防控工作取得成效。銀行業撥備能力和保險業償付能力目前處於較高水平,不良貸款率與國際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總體運行平穩,為應對當前風險挑戰留有回旋余地。基於上述判斷,無論從歷史經驗還是當前金融市場形勢來看,我們都有信心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打贏這場艱巨的風險攻堅戰。

首先,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的導向,做好“六個確保”,落實好“六個確保”的任務。實體經濟的健康發展是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基礎。金融活動、經濟活動;金融穩定和經濟穩定。當前首要任務是精準施策,做好“六個確保”,落實好“六個確保”任務,聚焦實體經濟重點領域,構建保障實體經濟平穩運行的資金循環體系,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的形成。壹是宏觀層面將精準加大調控力度。繼續科學穩妥運用逆周期宏觀調控手段,引導貸款利率和債券利率下行,用好定向降準等支持資金,穩定企業,保障就業,刺激居民消費,釋放潛在需求,對沖疫情影響,刺激經濟復蘇。二是中觀層面聚焦重點區域、行業和薄弱環節。特別是解決民營和小微企業的融資問題。這不僅關系到就業民生和社會穩定的大局,也與銀行自身信貸資產的質量密切相關。進壹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采取非常規、臨時性的特殊手段,給予續貸、展期、增加授信額度等支持,合理讓利給企業,緩解企業財務支出和流動資金壓力,幫助因疫情暫時陷入困境的中小企業脫困。三是在微觀層面優化金融產品和服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科技為手段,提供差異化金融服務和定制化金融產品,努力不斷提升實體經濟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

其次,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化解風險的治本之策。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困難和挑戰越大,越要深化改革。越是發展環境嚴峻復雜,越要堅定不移深化改革。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前提下,要繼續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依靠改革破除體制機制障礙,提高金融供給體系質量,增強金融結構適應性。壹是著力調整優化金融體系結構,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支持服務體系。深化中小銀行改革,完善多層次、廣覆蓋、差異化的銀行體系,加強內源性資本補充,拓寬外源性補充渠道,增強資本實力,培育核心競爭力。深化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改革,打造規範透明開放、充滿活力和彈性的資本市場,增加資本有效供給。二是強化金融機構公司治理和全面風險管理體系。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加快建設中國特色現代金融企業制度,為服務實體經濟、防控金融風險提供機制保障。進壹步完善有效制衡、運轉協調的“三會壹層”架構,促進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的深度融合。加強金融機構資本管理和償付能力管理,建立風險、發展和效益平衡的激勵約束體系,推行風險導向的企業文化,增強抗風險能力。

最後,豐富風險化解手段,加大風險處置和化解力度。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壹是鞏固前期整改成果,防止風險反彈。保持監管力度,推動資產管理行業轉型發展,防範影子銀行和交叉金融風險,密切監測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風險狀況,努力做到早識別、早預警、早發現、早處置。繼續整頓股權和關聯交易,堅決打擊股東違法違規行為。穩妥有序處置個人對個人貸款、私募股權等重點領域非法集資活動,維護社會大局穩定。二是積極處理和化解新暴露風險。抓住中小銀行機構等重點群體,針對不同類型的風險,分類施策,“精準拆彈”。通過債委會、市場化債轉股等方式,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提高處置效率。三是加強日常風險監測和評估。做好實物資產分類,做好壓力測試,摸清風險底數,前瞻性地制定風險處置的各種應急預案。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評估、調整和補充相關政策措施,防止局部風險蔓延。

  • 上一篇:商住兩用房能貸款多少年
  • 下一篇:0用首付買車,然後再貸款是否劃算?0用首付買車,然後再貸款是否劃算。
  • copyright 2024外匯行情大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