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據
又名栗疫病、樹幹疫病。它於1904年在美國首次被發現。由於美國板栗是壹種高度易感的樹種,在隨後的20年裏,美國各地的板栗林遭到毀滅性破壞。病枝幹枯死亡後,根株上又長出新的枝條,很快長出的枝條又被感染,導致美洲栗變成了壹叢灌木。後來,這種疾病出現在歐洲。雖然歐洲栗子沒有美國栗子那麽容易受到影響,但是法國、意大利、阿爾巴尼亞和南斯拉夫也損失慘重。中國板栗和日本板栗是抗病能力很強的樹種。但我國板栗品種間抗病性仍存在較大差異。該病在中國的陜西、河北、河南、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南和廣東都有發現,在壹些地方造成了壹定的危害。栗幼枝的樹幹表面光滑,受害處產生浸滿水的黃褐色病斑,圓形或不規則,略凹陷。之後病斑不斷擴大,環繞枝條壹周,導致病斑以上部分死亡。春末夏初,病部皮下生出桔紅色疣狀的間質,潮濕氣候下產生桔紅色分生孢子角。秋天過後,疣形的基座變成暗紅色。在老枝上,病斑不明顯,但病部逐漸增大,略呈梭形,樹皮縱向裂縫中產生桔黃色或暗紅色疣座。病皮下常可見白色至黃褐色的扇形菌絲。病原體是寄生胚乳。病原體的無性孢子通過雨水傳播,子囊孢子通過氣流傳播,從傷口侵入。在中國南京,該病每年3月底開始出現癥狀,7-9月病斑迅速擴大,10結束後逐漸停止發展。嚴重的病害通常是由於立地條件差、管理不善或栗癭蜂等害蟲導致樹勢下降,從而降低栗樹的抗病能力。經過近百年的研究,在美洲栗和歐洲栗的病害防治方面取得了壹些成果:①抗病的亞洲栗與美洲栗或歐洲栗雜交,育成了壹些抗病的雜種。②軀幹註射全身性殺菌劑有壹定的治療作用。③65438-0967在法國發現壹株致病菌弱毒株。用弱毒株接種病樹,可以將病組織中的強毒株轉化為弱毒株,從而使病樹恢復健康。然而,這三種方法在生產中廣泛應用時,仍有壹些問題需要解決。我國板栗疫病的防治方法是:選擇抗病品種,加強板栗林撫育管理,防治病蟲害,促進健壯生長,提高抗病能力;時刻註意修剪病枝,砍伐病樹,減少傳染源;發病初期刮掉患處樹皮,塗上401抗菌劑,抑制病變擴大。
竹屬
(賈良智)
學名:細美人蕉。中等竹子。地下莖與豎井結合。稈細長,直立,叢生,尾尖長,下垂或攀援;節間長,表面矽質粗糙;稈壁薄,節平坦。分枝很多,叢生,粗細接近相等。竿籜早落下;鞘背含矽質,粗糙,向外膨出為靠近頂端的橫向圓形隆起,外緣基部向下延伸,近半圓形;瓣直立,基部兩側向外延伸成窄耳。花枝細,生於葉枝頂端。幾個假小穗,生於縮短的軸的每個節上,由軸基部的鞘苞片支撐;小穗包含1個完全小花;小穗軸在第二穎片和不育外稃下不成直線,在完全小花後向上延伸,呈多刺狀,頂端有退化小花;穎片2片,不育外稃1片;有完全小花的外稃背面有壹個中間脊,內稃頂部只有壹個中間脊;3片漿片;雄蕊6枚,花絲分開;子房無毛;花柱纖細,柱頭2裂,羽狀。(見圖)果實未知。竹筍在夏天出現。雷竹屬已知1種,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於蒙自、屏邊、金平和新平。常見於海拔900 ~ 1500m的山地常綠闊葉林或灌木叢中。稻草用於編織,也是制作樂器和笛子的好材料。
細竹
北京林業
(北京市林業局)
(範繼洲)
根據1977至1981年全國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北京市森林面積為143800公頃,森林覆蓋率為8.1%,活立木總蓄積量為392.07萬立方米。北京的樹種主要有山區的側柏、落葉松、櫟類、山楊、白樺、刺槐、紫椴、復葉槭,平原地區的楊樹、柳樹、榆樹、槐樹。
歷史上,北京覆蓋著大面積的原始森林。直到唐宋,還是“山美枝秀,林木森茂密”,“五谷豐登,良材美木,應有盡有”。對森林的大規模破壞始於晉代。晉海陵王準備南侵,需要大量木材在通州(今通縣)建造海船。元朝建造大都城所需的木材大多來自西山。元三年(1266),永定河西山金口開鑿運河,直達大都城。因此,西山的森林破壞比較嚴重,俗稱“西山吳,大都滅了”自明代以來,由於進壹步砍伐和砍伐森林,森林面積不斷減少。到1949,全市天然次生林21000公頃,森林覆蓋率僅為1.3%。
自1949以來,北京林業發展迅速。永定河、潮白河、拒馬河、小清河、溝厝河上遊山區,森林面積達到654.38+0.3萬公頃,其中次生林7.9萬公頃,人工林56543.8+0萬公頃。平原地區林木9833.2萬株,農田林網面積基本達到28.9萬公頃,占平原農田面積的84.8%。在潮白河、永定河、雁棲河與白河之間、南口、康莊等重點風沙危害區,營造防風固沙林。連接城區和山區的主要幹線公路,北京等城市拓寬了綠化帶。並建立百花山和嵩山兩個自然保護區。到1983,市區公共綠地2798公頃,草坪378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14平方米。
北京有林業局和林業調查隊。全市有國有林場26個,國有苗圃9個。還有綠色森林經營公司、優美環境服務公司、花木公司、森林工商聯合公司。北京農業科學院有壹個林業和果樹研究所。北京農學院和農校都有林業系。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陳羅幼卿)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時,北京農業大學林學系(原北京大學農學院、清華大學農學院、華北大學農學院林學系合並)與河北農學院林學系合並,組成全國重點林學院。位於北京。原名北京林學院,19S5更名。李、胡仁魁、嚴、沈國放先後擔任學院院長。
北京林業大學是壹所以林學為基礎,以理、工、經、管、社為壹體的綜合性林業大學。有林學、風景園林、水土保持、林業經濟與信息管理、森工與基礎、社會科學、外語教學、研究生、幹部培訓、函授等11系(部);有林學、森林保護、森林生物學、風景園林、風景園林規劃設計、水土保持、林業經濟、財務會計、林業信息管理、木材加工、林產化學、林業機械等專業12。
北京林業大學實行學位制度。除對四年制本科畢業生授予學士學位外,還有14個學科可授予碩士學位,7個學科(森林管理學、森林生態學、水土保持學、造林學、林木育種學、園林植物與木材科學)可授予博士學位。
建校以來,已培養本科畢業生近萬人,研究生近200人,高級教師500余人,外國留學生40余人,函授學員2000余人。目前有全日制學生近2000人,研究生近300人,函授學生近1000人,還有大量的繼續教育教師和各類短期培訓學生。
北京林業大學現有教師581人,其中教授28人,副教授123人,講師205人,教師和助教225人。學校教師按學科劃分為50個教研室和15研究室。其中,樹木生理學、森林生態學、森林遺傳育種學、森林病理學、森林昆蟲、森林管理學、造林學、景觀規劃與設計、水土保持、木材學、森林經濟學等為重點學科。承擔了全國林業、森林保護、風景園林、水土保持教材委員會(領導掛靠單位)教材編寫任務。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出版社已編輯出版了35種教材。有古代園林史、西方園林史、園林藝術、園林工程、園林樹木、花卉、園林植物遺傳學、園林綠地規劃、園林建築、園林苗圃、水土保持林、農田防護林、水土保持原理等教材140余種。,被國內同類專業院校采用。制作了40多種視聽教材,翻譯的《地球與生命》在全國發行。
全校有57個實驗室和標本室。1983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了森林生物學實驗中心、植物顯微中心、計算機中心和外語培訓中心、電教中心、力學實驗室、測試實驗室和具有現代化實驗測試手段的人工氣候室,為教學、科研和培養博士生、碩士生提供了先進的實驗手段。自成立以來,已完成科研項目202項,其中國家重點科研項目20余項。泥石流的發生發展研究、預測預報、飛播植物群落固沙研究、抗汙染樹種的人工選擇和大氣汙染的植物監測、二元酸和二元醇無外加酸作催化劑的聚酯反應機理和動力學等。,獲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我國北方石質山區的造林技術、混交林、沙區造林、泥石流綜合治理、城市園林格局分類、木材改性、森林化學滅火器等研究也取得了顯著成果。其中“小流域土地資源信息數據庫在水土保持規劃中的應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985;《三北防護林區自然資源與農業綜合區劃》1985獲農業區劃二等獎;《牡丹及牡丹花型演變與分類研究》獲林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78至1979;“北京西山地區適地適樹研究”等3項,獲林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978至1979;《避暑山莊園林藝術贊》獲林業部科技成果二等獎1983至1984;“三北地區防護林的經濟效應”等10項獲林業部科技成果三等獎1983 ~ 1984;“Ti-59計算機在林業調查規劃中的應用”獲1983國家農委科技成果推廣獎;“北京西山地區油松人工林撫育間伐研究”獲北京市科委科技成果三等獎1983。
學校還設有為全國林業院校服務的進口圖書資料中心、林業經濟教學參考中心和林業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校園占地50多公頃,擁有8300平方米的圖書館,藏書50多萬冊,中外文期刊2300多種。學校有苗圃、花壇、溫室、黃金廠、木材廠等13公頃。還有壹個設施先進的運動場。北京西郊苗豐有65,438+0,000多公頃的實踐林場,在華北石質山區具有代表性。
近年來,邀請了64位外國文化、教育、科學和技術專家和教授講學,並舉辦了各種研討會和培訓班。此外,還接待了來自美國、日本、聯邦德國、瑞士等10個國家的534名專家學者進行訪問和學術交流。同時,還派出86名教師赴美國、日本、聯邦德國、瑞典、奧地利、加拿大等國深造和攻讀學位,74人出國訪問、考察、講學和學術會議,與日本東京大學農學系、美國華盛頓大學林學院、 美國愛達荷大學林學院,美國克萊姆森大學林學院,聯邦德國哥廷根大學林學院,黑森州林學院。 學校編輯出版的刊物有《北京林業大學學報》、《林業教育研究》、《碑林翻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