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它不僅加速了造車新勢力的淘汰,也讓汽車行業重新洗牌。於是,許多造血能力不足的傳統車企轟然倒下,壹度風頭正盛的華晨汽車也難逃厄運。
17 10月23日,代碼為“17華汽05”的私募債券到期,但其發行人華晨汽車集團(以下簡稱華晨汽車)未能按時兌付,導致發生重大違約,其所有債券將被暫停發行。華晨汽車在公告中證實了這壹消息,並表示公司目前正在籌集資金,但面臨著相當大的阻力。
本息總額為654.38+0.53億元,對於資產規模為654.38+0.70億元、背靠遼寧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遼寧省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的華晨汽車來說,這並不算巨大。為什麽華晨仍然無法按時付款?這還得從它的債務狀況說起。
資不抵債,信用評級被下調。
華晨汽車是沈陽市重點企業。在剛剛過去的2019年,其營收達到18165438+3000萬元,較2018年增長15.4%。2019的凈利潤也從97.74億元增長到10950億元。從這個角度來看,利潤和規模都相當理想,甚至跑贏了當時的市場走勢,實現了逆勢攀升。盡管華晨汽車在2019年實現了收入增長,但負債金額也隨之攀升。
華晨汽車2011625100萬元的流動負債,加上包括應付債券在內的非流動負債後,負債總額為1447438+000萬元。彼時,華晨汽車的現金流為377億元,面對如此規模的債務,有些捉襟見肘。截至今年10月23日10,華晨汽車已發行債券14筆,債券總額172億元。僅債券這部分債務就足以讓華晨汽車舉步維艱。
華晨汽車在債券市場早有“苗頭”。今年7月,華晨汽車旗下多只債券出現“跳水”現象,債務和資金鏈均出現問題。
今年9月21日,華晨汽車未能按時將季度應付利息劃轉至債券投資計劃托管人;10今年6月2日,華晨汽車未按時支付貸款本金101億元、利息2000萬元、罰息683.88萬元;多家信用評估公司在今年6月中下旬下調了華晨集團的信用評級。
過度依賴合資品牌,造血能力不足。
華晨汽車“爆雷”並形成債務的原因仍與其經營狀況有關。
華晨汽車集團的經營板塊大致可分為三個部分:自主品牌整車制造、合資品牌整車制造和零部件技術。其中,合資品牌整車制造是其最大的利潤來源,尤其是華晨寶馬。
從2011到2019,華晨寶馬每年為華晨中國貢獻17億元至55億元的利潤,占集團凈利潤的94.9%至119.6%。簡而言之,華晨中國近年來至少94.9%的凈利潤來自華晨寶馬,但其自主品牌盈利能力較弱,高度依賴華晨寶馬。
華晨寶馬強大的營收能力不僅為華晨中國貢獻了利潤,也讓德國寶馬的腰包日益充盈。對於合資雙方來說,這是壹塊大蛋糕,每個人都想分得壹杯羹,但德國寶馬不願意平均分配利潤。
2018至10德國寶馬集團以36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25%股權,實現對華晨寶馬75%的控股,掌握華晨寶馬的絕對控制權。
至於華晨中國,除了獲得華晨寶馬25%股權的36億歐元外,它還獲得了德國寶馬的訂單,將X5和iX3投入生產。但代價是極其沈重的,即2022年後,華晨汽車每年只能在華晨寶馬獲得25%的利潤分成,與過去相比減少了壹半。
獨立部門連年虧損,導致該品牌被邊緣化。
深諳華晨自主板塊的“坑”,華晨中國早在2009年就將虧損嚴重的華晨中國出售給了母公司華晨集團,讓其在資本市場上“獨善其身”。盡管如此,華晨中國仍受到沈陽汽車、陳欣動力和沈陽航天等子公司的影響,這拖累了其營收表現。
作為華晨集團在自主乘用車領域的重要品牌,華晨中國最近五年的市場表現並不盡如人意。2011-2015是華晨中華發展的巔峰時期,憑借V5、H330等明星產品在自主品牌市場站穩腳跟。然而,自2017年以來,華晨中華的年銷量逐年大幅下降。今年前三季度,華晨中國累計銷量不足5000輛,與去年同期相比大幅下滑76%。
造成這種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品牌缺乏創新、市場適應能力不足、產品叠代緩慢、技術和設計水平落後、管理無序。如今的華晨中國已經很難與吉利、長城、比亞迪等強勢自主品牌相提並論。
過度依賴合資品牌、自主品牌缺乏競爭力是華晨汽車逐漸邊緣化、持續虧損、債務高企的重要原因。華晨汽車目前的狀態並非個案,也是眾多自主品牌底層的縮影。幸運的是,華晨和寶馬能夠“抱大腿”,不至於陷入被市場淘汰的領域。
本文來自汽車之家車嘉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