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其在中國的歷史文化和風景名勝中的重要地位,西湖被評選為首批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1982年)、中國十大風景名勝(1985年)和首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2006年)。此外,1979年中國發行的外匯兌換券壹圓券以及2004年發行的第五套人民幣壹圓紙幣背面均使用了西湖的三潭印月的圖案,更說明了杭州西湖在中國風景名勝中的地位。杭州也因西湖而聲名遠揚,如:東方休閑之都,中國最佳旅遊城市,西湖博覽會等等。中國各地以“西湖”命名的湖泊有數二十個之多,通常認為杭州西湖是其中最著名的湖泊。 杭州之美,美在西湖。西湖舊稱武林水、錢塘湖、西子湖,宋代始稱西湖。西湖位於杭州城西,三面環山,東面瀕臨市區,是壹個湖泊型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1985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風景名勝”之壹。湖中有三島:三潭印月,湖心亭,阮公墩。繞湖壹周約15公裏。雲山秀水是西湖的底色;山水與人文交融是西湖風景名勝區的格調。在西湖11個景區裏,分布著100多個景點,60多處國家及省、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多座博物館(紀念館)。西湖是著名的城市湖泊,與濟南的大明湖並列為中國最美湖泊景觀。位於浙江省杭州市西面。面積約6.39 平方千米,湖岸周長約15公裏。水的平均深度在2.27米,最深處在5米左右,最淺處不到1米。湖南北長3.3公裏,東西寬2.8公裏。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裏湖、外湖、嶽湖、西裏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1982年西湖被確定為“國家風景名勝區”,現在被列為世界遺產。 西湖古稱“錢塘湖”,古代詩人蘇軾就對它評價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所以又名“西子湖”。
西湖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造成各湖區水質差異,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平方公裏;,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西湖底質是壹種有機質含量特別高的湖沼相沈積,屬於粉砂質粘土或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皆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泥炭層或沼澤土,最下層為基底粉砂層;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泄流。
說起西湖的來歷,有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和民間故事。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的玉龍和金鳳在銀河邊的仙島上找到了壹塊白玉,他們壹起琢磨了許多年,白玉就變成了壹顆璀璨的明珠,這顆寶珠的珠光照到哪裏,哪裏的樹木就常青,百花就盛開。但是後來這顆寶珠被王母娘娘發現了,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將把寶珠搶走,玉龍和金鳳趕去索珠,王母不肯,於是就發生了爭搶,誰知王母的手突然壹松,明珠就降落到人間,變成了波光粼粼的西湖,玉龍和金鳳也隨之下凡,變成了玉龍山(即玉皇山)和鳳凰山,永遠守護著西湖。 其實,西湖是壹個潟湖。根據史書記載:遠在秦朝時,西湖還是壹個和錢塘江相連的海灣。聳峙在西湖南北的吳山和寶石山,是當時環抱著這個小海灣的兩個岬角。後來由於潮汐的沖擊,泥沙在兩個岬角淤積起來,逐漸變成沙洲。此後日積月累,沙洲不斷向東、南、北三個方向擴展,終於把吳山和寶石山的沙洲連在壹起,形成了壹片沖積平原,把海灣和錢塘江分隔了開來,原來的海灣變成了壹個內湖,西湖就由此而誕生了。 杭州西湖,最早據東漢班固《漢書》卷二十八《地理誌》記載:“武林山,武林水所到之處出。東入海,行八百三十裏”。壹般認為,武林山即今靈隱、天竺壹帶群山的總稱,而發源於這壹帶的南澗,北澗等山澗匯合為金沙澗,東流註入西湖,是西湖最大的天然水源。因此“武林水”之名是最早見於記載的西湖的名字。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記載:“縣南江側,有明聖湖,父老傳言,湖有金牛,古見之,神化不測,湖取名焉”。此時衍生出西湖較早的另外兩個古稱:明聖湖和金牛湖。 約東漢時,壹名叫華信的地方官,在西湖以東地帶築塘抵捍錢塘江鹹潮而得名錢塘湖。這是唐唐以前西湖通用的名稱。白居易詩文中每每提及錢塘湖,如《答客問杭州》中“山名天竺堆青黛,湖號錢塘瀉綠油”。詩人張祜也有詩作題為《早春錢塘湖晚》。 出現“西”湖之稱,是由於早前的錢塘縣城,隋以後從位處西湖之西,遷建到西湖之東,也就是原來在城東的錢塘湖,現在位於城西了。湖居城西,故名西湖,這和全國其他地方同名西湖者是壹樣的。至遲在唐代,“西湖”這個稱呼已經被頻繁使用,同樣是白居易詩文,就經常用“西湖”壹詞,如其詩題有《西湖晚歸回望孤山寺贈諸客》、《西湖別》等等。 北宋詩人蘇軾(東坡)在他的名篇《飲湖上初晴後雨》詩中詠“欲把西湖 西湖有“浙江大明湖”之美譽
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的千古絕唱後,西湖又有了西子湖的美名。西子即春秋時越國的絕代佳人西施。比較天下數十以西湖命名的湖泊,也惟有杭州西湖當得起如此盛譽。南宋時,西湖出現了畸形的繁華艷麗,偏安江南的統治集團不思恢復故土,卻沈湎於湖光山色,奢靡享樂之中,壹擲萬金,花天酒地,西湖於是又被人稱為“銷金鍋”,非常恰當,也非常辛辣。 除上文提及的名稱外,西湖尚有眾多別名,如:龍川、錢源、石函湖、放生池、上湖、高士湖、明月湖、美人湖等等。每個別名,各有來歷。石函湖是因唐長慶年間白居易築石函以蓄泄湖水而來;上湖是相對於其北地勢較低的下湖而言;放生池是由於北宋天禧年間杭州郡守王欽若奏請以西湖為放生池而得;賢者湖系南宋文人樓鑰以西湖有賢者之風而稱。如此等等,不壹而足。西湖擁有這麽多的芳名雅號,正好從壹個側面展示了她悠久的歷史,秀麗的風貌,豐富的文化意蘊和迷人的魅力。
關於西湖生成的原因,古代有關書籍記載都較簡略。明代《西湖遊覽誌》卷壹載:“西湖三面環山,溪谷縷註,下有淵泉百道,瀦而為湖。”近代學者從地形、地質、沈積及水動力學等方面進行了考證,其中較為普遍的觀點認為西湖是由海灣逐漸演變而生的壹個潟湖。民國9年(1920年),科學家竺可楨考察西湖地形後發表了《杭州西湖生成的原因》,其稱:“西湖原是錢塘江左邊的壹個小小灣兒,後來由於錢塘江泥沙沈澱下來,慢慢地把灣口塞住,變成壹個潟湖。”竺可楨還從沈積率推斷,西湖開始形成年代距今壹萬二千年前。竺氏認為西湖形成之初,面積要比現在大,後由於三面山區中的溪流註入,所挾沙逐漸填充西湖,湖面隨之逐漸縮小,倘若沒有歷代的不斷疏浚,西湖恐怕早已湮廢。1924年,地質學者章鴻釗發表《杭州西湖成因壹解》,對竺氏的觀點又進行了補充:西湖之成,其始以潮力所向而積成湖堤,其繼以海灘變遷而維持湖面,二者為形成西湖之重要條件。 但是,潟湖說在現代科學考察中受到了懷疑。1950年以後,地質部門對西湖湖中三島和湖濱公園地質鉆孔取樣分析,認為距今壹億五千萬年的晚侏羅紀時,以今湖濱公園壹帶為中心,曾發生過壹次強烈的火山爆發,寶石山和西湖湖底(大部分)堆積下大量火山巖塊,由此,曾出現火山口陷落,造成馬蹄形核心低窪積水,即西湖雛型。1979年,地質工作者對湖濱鉆孔采取的巖樣作微體古生物分析後著文認為,根據不同化石的組合,西湖的形成過程可劃分為早期潟湖、中期海灣、晚期潟湖三個階段,隨著錢塘江沙坎的發育,西湖終於完全封閉,水體逐漸淡化,形成現在的西湖。 西湖周圍的群山,屬於天目山余脈。根據巖性差別和山勢高低,可分為內、外兩圈。外圈有北高峰、天馬山、天竺山、五雲山等,屬高丘陵地形,山體主要由誌留、泥盆紀巖屑砂巖、石英砂巖構成,巖性較堅硬,不易風化侵蝕。峰巒挺秀,溪澗縱橫,流水清洌,是西湖泉水最多地帶。內圈有飛來峰、南高峰、玉皇山、鳳凰山、吳山等,山勢較低,屬低丘陵地形。山體均為向斜山地,主要由石炭、二叠紀石灰巖構成,易受水流溶蝕,形成了煙霞、水樂、石屋、紫來、紫雲等溶洞。內圈的群山,除巖溶丘陵外,還有橫亙西湖北緣的葛嶺、寶石山,由火山碎屑巖組成,海拔在百米左右。寶石山地貌氣勢磅礴,石峽陡立壯觀,絕壁通幽,赭色寶石(碧玉)嵌入巖中。
(1).西湖十景:形成於南宋時期,基本圍繞西湖分布,有的就位於湖上: 蘇堤春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斷橋殘雪、柳浪聞鶯、 花港觀魚、雷峰夕照、雙峰插雲、南屏晚鐘、三潭映月, 西湖十景各擅其勝,組合在壹起又能代表古代西湖勝景精華,所以無論杭州本地人還是外地山水客都津津樂道,先遊為快。 (2).新西湖十景:是壹九八五年經過杭州市民及各地群眾積極參與評選,並由專家評選委員會反復斟酌後確定的,它們是: 雲棲竹徑、滿隴桂雨、虎跑夢泉、龍井問茶、九溪煙樹、 吳山天風、阮墩環碧、黃龍吐翠、玉皇飛雲、寶石流霞 (3).西湖新十景:2007年10月20日西博會開幕式晚會上,宣布了三評西湖十景的結果,它們是: 靈隱禪蹤、六和聽濤、嶽墓棲霞、湖濱晴雨、錢祠表忠、 萬松書緣、楊堤景行、三臺雲水、梅塢春早、北街夢尋
西湖山林景點: 雲棲塢、煙霞嶺、五雲山、翁家山、水樂洞、吳山城隍閣、鳳凰山、獅子峰、月輪山、南高峰、理安山、郎當嶺、鼓樓、北高峰吉祥宮、法喜寺、風篁嶺、飛來峰造像、南屏山、法鏡寺 其它景點還有長橋舊月、花圃爛漫、金沙風情、九裏雲松、太子野趣、植物王國、中山遺址。 劉康毅《 西湖傳說》 金鳳玉龍聚仙漿, 明珠凡落碧水徉。 三罈鎮服黑魚怪, 六和托出紅太陽。 雙虎跑穴湧清泉, 壹峰飛峙護佛堂。 盡說九天美如畫, 怎比人間有錢塘。
西湖多數水域處於富營養狀態,小南湖和三潭內湖已接近富營養下限,主要汙染物是生活汙染,N、P超過正常值4~6倍;年平均水溫17.6℃,最高10月28.6℃,最低3月4.0℃,無湖冰;80年代初魚類有51種,分屬10目16科43屬,魚類來源有:固有野雜魚;錢塘江帶入魚類;人工引進馴化的養殖魚種,養殖魚類成為優勢西湖最主要的放養魚種是鰱和鱅。前兩者占總放養量的75%~80%,其次是鯽、河內鯽,其他養殖魚類還有團頭魴、細鱗鯝、圓吻鯝、以及鰻鱺等,為保護大型水生植物,停止放養草魚和青魚,西湖還有少量蝌蚪。
西湖形態為近於等軸的多邊形,湖面被孤山及蘇堤、白堤兩條人工堤分割為5個子湖區,子湖區間由橋孔連通,各部分的湖水不能充分摻混,形成各湖區水質差異的特點。大部分徑流補給先進入西側3個子湖區,再進入外西湖。湖水總面積5.593平方公裏。總容積1.10億立方米,平均水深1.97 米。 西湖的底質是由含有機質特別高的湖沼沈積而成,屬於粉砂質粘土及粉砂質亞粘土,最上層為藻骸腐泥層(黑色有機質粘土),中層為泥炭層及沼澤土層,最下層為基底粉石砂層。 入湖河流部是短小的溪澗,主要補水河流為金沙澗、龍泓澗和長橋溪泄流 。 西湖湖面南北長3.3公裏,東西寬2.8公裏,水面原面積5.64平方公裏,湖中島嶼面積6.3平方公裏,湖岸周長15公裏。平均深度1.21米,最大深度6.52米,最淺處不到1米,泥濘最深處有5米,所以在西湖水面遊玩要穿著救生衣物。如今伴隨著“西湖西進”擴大了6.5平方公裏,基本達到了300年前西湖的面積。 蘇堤和白堤將湖面分成裏湖、外湖、嶽湖、西裏湖和小南湖五個部分。西湖與錢塘江溝通後,每天引入錢塘江水約30萬立方米,西湖水由原來的壹年壹換變成每月壹換,透明度由原來的不足60厘米提升到120厘米。
《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宋楊萬裏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湖留別》 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慘風煙,祖帳離聲咽管弦。 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綠藤陰下鋪歌席,紅藕花中泊妓船。 處處回頭盡堪戀,就中難別是湖邊。 《杭州回舫》 唐白居易 自別錢塘山水後,不多飲酒懶吟詩。 欲將此意憑回棹,報與西湖風月知。 《寄題余杭郡樓兼呈裴使君》 唐白居易 官歷二十政,宦遊三十秋。 江山與風月,最憶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頭。 綠觴春送客,紅燭夜回舟。 不敢言遺愛,空知念舊遊。 憑君吟此句,題向望滔樓。 《和西川李尚書漢州微月遊房太尉西湖》 唐劉禹錫 木落漢川夜,西湖懸玉鉤。 旌旗環水次,舟楫泛中流。 目極想前事,神交如***遊。 瑤琴久已絕,松韻自悲秋。 《潁州從事西湖亭宴餞》 唐許渾 西湖清宴不知回,壹曲離歌酒壹杯。 城帶夕陽聞鼓角,寺臨秋水見樓臺。 蘭堂客散蟬猶噪,桂楫人稀鳥自來。 獨想征車過鞏洛,此中霜菊繞潭開。 《題磻溪垂釣圖》 唐羅隱 呂望當年展廟謨,直鉤釣國更誰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須供使宅魚。 《重別西湖》 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雕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嶽鄂王墓》 元趙子昂 鄂王墓上草離離,秋日荒涼石獸危。 南渡君臣輕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勝悲。 《憶西湖》 明張煌言 夢裏相逢西子湖,誰知夢醒卻模糊。 高墳武穆連忠肅,添得新祠壹座無。 《西湖雜詩》 清黃任 珍重遊人入畫圖,樓臺繡錯與茵鋪。 宋家萬裏中原土,博得錢塘十頃湖。 《聞意索三門灣以兵輪三艘迫浙江有》 清康有為 淒涼白馬市中簫,夢入西湖數六橋。 絕好江山誰看取?濤聲怒斷浙江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