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這筆錢有兩個途徑,壹是通過正常的催收手段,二是通過法律手段起訴。但是很多網友在網貸逾期後發現了壹個有趣的問題,就是各大平臺很少將逾期用戶起訴到法院,大多數時候都是通過各種催收的方式要求用戶還錢。看到這裏,很多網友都相當不解。為什麽這些網站平臺或者銀行不直接起訴客戶?這在法律上不是更有力嗎?
其實不是銀行或者網絡平臺不想起訴客戶。在做出選擇之前,他們還必須權衡利弊。從實際情況來看,如果用戶逾期金額比較大,網貸平臺或者銀行肯定會將用戶起訴到法院。可以去法院執行網看看。其實很多都是民間借貸糾紛或者銀行信貸糾紛。但是對於那些逾期金額比較小的客戶,銀行或者網貸平臺基本不會起訴到法院,最多通過催收的方式追回欠款。銀行或者網貸平臺之所以不把這些用戶起訴到法院,主要是出於幾個方面的考慮。
第壹,逾期客戶太多,應付不過來。在網貸無序發展的大背景下,借網貸的人很多。保守估計,網貸用戶至少3億。即使其中只有10%逾期,逾期人數也可能達到數千萬。面對這麽多逾期客戶,包括銀行等網貸平臺,根本沒有那麽多精力去起訴,根本應付不了。
第二,即使起訴了客戶,也不壹定能還錢,可能還有壹筆錢。很多借網貸的人資質都不是很好,這些網貸平臺在審核客戶資質的時候非常寬松,導致很多還款能力差的人也能借到錢。對於這些資質不好的客戶,預計會逾期。這時候就算這些網貸平臺把他們告上法院,按照他們自己的收入和資產,估計也不會有還款能力。此時,銀行或網貸平臺不僅沒有追回這筆錢,還可能承擔高額的訴訟費和律師費。
目前律師費也不是壹筆小數目。這種網貸案件,單筆律師費可能達到幾千甚至上萬元,律師費可能更高。按理說,這些訴訟費和律師費最終應該由被拖欠的用戶來承擔,但是這些被拖欠的用戶根本沒有錢,所以即使法院判決,他們也不會承擔這些費用,最終還是由網貸平臺或者銀行自己來承擔。有時候這些費用可能比用戶欠款還多,得不償失。
第三,很多網貸平臺的利率已經超過了法律界限。目前很多網貸平臺的借款利率都比較高,很多平臺都是按日計息。正規平臺利率約為2/10000~5/10000,非正規平臺利率可達2‰以上。按照中國現行法律,民間借貸利率的保護範圍是同期LPR的4倍,2020年8月前借的錢的保護範圍是24%。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很多網貸平臺的利率已經超過了24%的紅線,甚至超過了36%的警戒線。
對於這些非法利率,如果網貸平臺將客戶起訴到法院,是不受法律保護的,也就是說要自己承擔壹部分利息損失。但如果網貸平臺自行收款,則不受此法限制。即使網貸平臺的利率達到100%以上,只要他們能收回來,那就是屬於他們自己的錢。
正是出於各種顧慮,很多網貸平臺即使客戶逾期,只要金額不是很大,也不會輕易將用戶告上法院。通常欠款客戶收到的所謂“法院傳票”或“律師函”,多是這些網貸平臺與壹些第三方催收公司的欺詐合作,嚇唬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