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的錢從哪裏來?為什麽有的演員片酬那麽高?
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某某電影投了多少億,賺了多少億?投資的錢壹般從哪裏來?很大壹部分來自銀行貸款。
《龍門飛甲》,李連傑主演,獲得北京銀行1億元“壹攬子”貸款;張藝謀《金陵十三釵》已獲民生銀行1億元貸款。2012年11月,工行為山東省影視制作中心批準了2000萬元的項目貸款,這是該省第壹批用於影視制作的貸款。有些人可能因為真的沒錢而選擇貸款,但有些人有實力有資金投資影視,但還是會選擇貸款。
為什麽有錢人越來越有錢?這和他們的投資意識有很大關系。他們會用銀行的錢為自己創造利潤。當銀行的利息只是他們自身利潤的壹小部分時,為什麽不用貸款的錢呢?所以,貸款不是妳沒錢,而是妳讓錢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在影視行業的“泡沫”經濟下,壹個演員參加壹部作品,隨便參加壹個活動的收入,幾乎等於壹個普通人的壹生積蓄。針對這種“高薪”現象,邊肖做了簡單的分析,認為有幾個原因(個人觀點):
壹是經濟的高速發展造就了壹大波“資本投資人”,紛紛看中了影視行業。他們不是專業人士。他們並不完全了解劇本的質量和制作。他們只是認出了“流星”。對於投資方制片方來說,有了大碗才有票房保證。導致壹線演員片酬飆升。
第二,電視劇產業繁榮的背後,也有其自身的局限性。雖然少部分獲批制作許可證的電視劇每年都有壹兩千集,但也有很多集已經大量制作卻沒有播出。因為只有幾家電視臺,如果沒有“流量明星”加盟,劇可能賣不出去,無法在電視臺播出,基本等同於砸手。
雖然現在可以在網絡平臺播出,這種情況有所緩解,但是從傳統的感受來說,我還是更傾向於放入衛視平臺,收益可能更直觀。無論如何,資本市場對“流量明星”的高度熱情,以及行業對巨星IP資源的傾斜,都讓流量明星身價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