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世界人民和進步輿論的壓力下,英法操縱的國聯行政院被迫於6月1935 11通過決議,宣布意大利為侵略者,並對其進行經濟制裁。國際聯盟建議其成員國不得借錢給意大利,禁止向意大利出口武器,停止從意大利購買商品,禁止向意大利出口橡膠、錫等幾種主要軍用物資。但是,這些決議只是應付國際輿論的壹紙空文,根本沒有阻礙意大利的侵略。比如英法美等國打著“中立”的幌子,不分青紅皂白地對交戰雙方宣布武器禁運。沒有武器生產能力的阿比西尼亞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工業發達的意大利不僅能自己生產武器,而且已經做好了侵略的準備,根本不缺武器。意大利真正害怕的是對其實施石油禁運。因為缺油的意大利如果不能從國外獲得石油,就無法進行這場戰爭。然而,石油不在國際聯盟的禁運清單上。對此,墨索裏尼有過很好的表白。希特勒的秘書保羅·施密特(Paul Schmidt)在他的著作《外交舞臺上的小人物》(Little People on the Diplomatic Stage)中透露,墨索裏尼於1938年在慕尼黑告訴希特勒:“如果國際聯盟將對意大利的經濟制裁擴大到石油,那麽我將不得不在壹周內退出阿比西尼亞。這將導致壹場大災難。”此外,英國控制的蘇伊士運河並沒有阻擋入侵者,意大利船只照常向阿比西尼亞運送軍隊和武器。國聯的這種制裁不僅沒有阻止意大利入侵阿比西尼亞,反而給墨索裏尼帶來了兩個好處。第壹個優勢是他在國內贏得了更多的支持。墨索裏尼極力顛倒黑白,頑固地把這場赤裸裸的侵略戰爭說成是反抗侵略的自衛戰爭。但由於他的話毫無根據,難以置信,意大利民眾反應冷淡,響應他號召加入誌願軍的人並不多。國聯譴責並制裁意大利後,墨索裏尼大做文章,大肆宣揚意大利陷入危機。結果意大利人相信了他的欺騙,卻團結在保衛國家的旗幟下,這讓墨索裏尼深得民心。第二個好處是他可以更肆無忌憚的屠殺阿比西尼亞人。戰爭爆發後,墨索裏尼付給壹個名叫亞希爾·貝的人壹大筆錢,企圖讓他去亞地斯亞貝巴,把紅阿比皇帝海爾·塞拉西綁架到意大利。後來國聯沒有反應,就決定放棄這個陰謀,完全用武力征服阿比西尼亞。從4月1936開始,意大利明顯加強了對阿比西尼亞的攻勢。墨索裏尼不僅命令他的空軍對阿比西尼亞的城市和村莊進行狂轟濫炸,還授權巴多格利奧將軍隨意使用恐怖手段,包括摧毀村莊和大規模使用毒氣,必要時甚至使用細菌武器傳播傳染病。
巴多格裏奧言聽計從,大量使用毒氣,致使阿比西尼亞27萬多名軍民被熏死,40多萬無辜居民喪生。法西斯主義被國際輿論揭露後,墨索裏尼不僅堅決否認愚弄意大利人民,還捏造事實汙蔑阿比西尼亞對意大利人使用毒氣。在阿比西尼亞人民抗意戰爭最困難的時刻,海爾塞拉西皇帝於1936年4月29日再次向國聯和西方列強求援。然而,英國、美國、法國和國際聯盟仍然麻木不仁,沒有對意大利侵略者采取任何有效措施。1936年5月5日,墨索裏尼終於得到消息,巴多利奧占領了阿比西尼亞的首都亞的斯亞貝巴。5月9日,墨索裏尼正式宣布吞並阿比西尼亞。政策壹貫的綏靖政策與後來的慕尼黑會議和維也納盧溝橋事件的仲裁如出壹轍。國聯完全是個看客,徹底自我毀滅,讓自己成為歷史的笑話。/p & gt;